外科基本操作打结缝合换药拆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胡韬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之 换药与拆线 结扎止血术 外科缝合术 换药与拆线 换药目的 观察伤口情况,作相应处理; 保持创面清洁,清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脓液; 保持和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 通过以上三点达到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的最终目的。 换药指征 缝合伤口需拆线者; 伤口放置引流,需松动或拔除者; 伤口有渗出、出血征象者; 引流液、渗出液、血液湿透敷料者; 原有敷料移动或脱落; 因消化液、便液等污染切口敷料者; 需要观察和检查局部情况时。 有异物或失活组织需要清除者; 需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者; 伤口有渗出、出血征象者; 外敷料被脓液、渗液或外来污染物浸透者; 疑有或已出现的伤口感染、出血、裂开者。 基本要点 树立无菌观念; 包扎及固定方法; 解除敷料的方法; 换药物品传递方法; 创面及周围皮肤消毒方法; 换药前病人准备 向病人说明更换敷料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适,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理解、支持、配合; 条件允许时送病人到换药室换药; 病人体位要求既能很好暴露伤口,又能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适的需要,如果分泌物多或需要冲洗伤口,应垫放治疗巾,以保护床罩; 尽量保护患者隐私。 换药前物品准备 换药前应对需要进行换药的伤口有所了解,以便预计需要使用的物品; 换药碗1个,放置黄色垃圾袋的垃圾桶1个或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镊子2把,剪刀1把,无菌纱布适量,胶布,碘伏等; 将换药碗拆开平放于换药车上,注意不要污染换药碗内物; 需要冲洗时准备生理盐水、无菌注射器、双氧水、高渗盐水、凡士林纱布、氧化锌明胶等,具体准备物根据实际情况准备。 操作步骤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及帽子,携带已备齐的物品到病人床旁或送病人到换药室; 让病人保持适当体位; 解开敷料,应先用手去除外层,再用镊子取内层,如敷料与伤口粘连,要用生理盐水浸湿敷料,揭敷料方向与伤口立纵轴方向一致,以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将污染敷料放入黄色垃圾袋或弯盘内; 用另一把镊子(清洁镊子)夹持碘伏棉球传递给揭开内敷料的镊子(污染镊子),消毒伤口,注意方向从伤口边缘逐渐向外(感染伤口消毒方向与之相反,为由外向内消毒); 用清洁镊子夹持棉球将伤口及边缘部分擦干,以便做必要的检查和相应处理(感染伤口时用污染镊子),必要时需要对切口再次消毒; 处理完成后覆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整理床铺,备用物品归还原处,妥善回收和分类处理污染敷料。 换药频率 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一次; 感染或分泌物多的伤口,至少每天一次; 新鲜肉芽创面,1-2天一次; 严重感染、置引流的伤口或粪瘘等伤口,应根据引流量及敷料情况决定换药次数; 烟卷引流伤口,每日1-2次,需要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通常留置不超过48小时。 伤口引流物选择 油纱(凡士林纱布):用于清洁或新鲜肉芽创面,以促进上皮生长; 盐水纱条:利用虹吸作用引流分泌物较多的创面; 橡皮片引流:用于浅表、腔窄的伤口; 管状引流:一般为橡皮管或硅胶管,一端植入体腔(腹腔、胸腔等),用于持续引流或药物灌注之用。 拆线 拆线时间 头面部、颈部4-5天; 下腹部、会阴部6-7天;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 四肢10-12天,关节处适当延长; 减张缝合14天; 贫血明显、营养不良、老年、体弱多病、切口过大可适当延长或间断拆线; 伤后有红肿热痛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 结扎止血术 结扎止血术 单纯结扎止血 缝扎止血 单纯结扎止血 先用止血钳钳夹出血点,然后将丝线绕过止血钳下的血管和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结扎时,持钳者应先抬起钳柄,当结扎者将缝线绕过止血钳后,下落钳柄,将钳头翘起,并转向结扎者的对侧,显露结扎部位,使结扎者打结方便。当第一道结收紧后,应随之以放开和拔出的动作撤出止血钳.结扎者打第二道结。遇到重要血管在打好第一道结后,应在原位稍微放开止血钳。以便第一道结进一步收紧,然后再夹住血管,打第二道结,然后再重复第二次打结。 缝扎止血术 适用于较大血管或重要部位血管出血。 操作方法:先用止血钳钳夹血管及周围少许组织,然后用缝针穿过血管端和组织并结扎,可行单纯缝扎或8字形缝扎。 注意事项 钳夹止血时必须看清出血的血管,然后进行钳夹,不宜钳夹血管以外的过多组织。 对大、中血管,应先分离出一小段,再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血管两侧,中间切断,再分别结扎或缝扎。 对较大血管应予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 撤出止血钳时钳口不宜张开过大,以免撑开或可能带出部分结在钳头上的线结,或牵动结扎线撕断结扎点而造成出血。 * * *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