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文学概说—中国文学的源头
若论文学的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相比;若论文学传统的绵延不断,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是不能与中国文学相比的。(公元前11世纪《诗经》)
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先秦秦汉。
中古期(公元3世纪至16世纪):魏晋至明中叶。
近古期(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
先秦是中国文化的初创时期,这个时期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
先秦文学的发展阶段:
夏商——巫史文化(祭祀歌谣、神话);
周代——礼乐文化(史官文化、诗歌);
战国——百家争鸣(叙事散文、说理散文、诗赋)。
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而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题材、体裁、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先秦文学作品在传承过程中可能有所损益。作品的写定经历时间较长,师说和后学之说相杂;先秦典籍经历秦火之后,大多为汉人重新编定。
神话
一、什么叫神话?
神话是古代人们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事件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
二、神话的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情感,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神话也就由此产生。
三、神话的特点: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四、神话的记录:
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这些材料往往只是片段,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不多。
《诗经》、《楚辞》、《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神话
五、神话的分类: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烛龙之神等。
始祖神话:女娲造人、各部族自己的始祖(商-契、周-后稷)。
洪水神话:女娲止水、鲧禹治水。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之间的阪泉之战、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等。
发明创造神话: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后稷、仓颉等。
六、神话的思维特征: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体、形象。
3、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七、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1、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3、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意识。
山海经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由不同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记述海内外山川、道里、部族、物产、巫术、古史、医药等方面的内容,保存了不少神话资料。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四卷,“大荒经”五卷,共约三万一千字。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对洪水浩劫的回忆是远古真实的自然灾害留给后人心灵的回声。但不同民族的洪水神话却各具特色。
国外的洪水神话,大多表现这样一个主题,即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反映了对人性的反省和批判。在洪水面前,人类束手无策,只能靠上帝的恩赐和“诺亚方舟”才能侥幸存活;而保留在中国汉民族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做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鲧为了止住人间水灾,得罪了天帝而被杀。由于志向未竟,死不瞑目,终于破腹以生禹,他的不幸遭遇赢得了后人深切的同情和尊敬。鲧治洪水献出生命,禹子继父业历尽艰辛。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探察地形、疏通河道、斩妖除魔,终于大功告成,九州平定。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了一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而又充满智慧的英雄形象。
总之,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同时也强调英雄精神与夺取胜利的坚定信念。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
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找黄帝复仇。黄帝亲自披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失去了头颅的邢天并没有认输,而是依然战斗不止。刑天复仇虽然失败,但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