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与运动休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休閒與運動休閒 休閒系 李素箱 教授 休閒的意義(1) 聯合國大會於一九四八年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就將「休閒」列為人類基本人權之ㄧ(第二十四條),就像「人身和言論自由」一樣。 「休閒」字義即為「容許自由行使」,意為「隨心所欲的學習」;休閒是需要後天的學習與教養。是人類社會生活「工作、休息、睡眠」之外的第四個時段(吳錫德,2007)。真正懂得休閒的人,才是懂得過生活的人(過日子與過生活的異處) 休閒的意義(2) 人民對於休閒重視的程度,可以作為國家發展與經濟進步的重要指標(葉智魁,2006) 一九九九年美國(未來學家)雜誌分析指出,隨著知識時代的來臨,休閒、娛樂和旅遊將成為下一波經濟大潮。 估計到二零一五年將主導勞務市場,三者總和美國GNP的一半,而且人類生命中的百分之五十將會用於休閒(吳錫德,2007)。 在宅型的休閒 科技增援,機器取代人力,空餘時間增多;週休二日的實施和工作時數的縮減,自由閒暇時間亦增加,如何運用於促進身、心健康之活動? 行政院主計處(2000)的研究資料指出,國人自由時間的應用,大部分仍以從事靜態休閒為主,每日看電視時間是2小時17分鐘,約佔國人自由時間的五分之二,其餘時間為閱讀報章雜誌。顯示國人自由時間仍以靜態、室內之活動為主。 有錢有閒如何休閒? 國民健康局(2002)的調查發現,台灣成年人每天至少有6小時是坐著不動,教育程度越高者,坐式生活愈長,大專以上學歷者,平均高達7.1小時;教育程度與坐式生活成反比。 幸福的人必須具備「三有」:有健康、有財富和有空閒。(自己預定在什麼階段可以保持和擁有這些?) 如何應用自己「空閒」下來的時間去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已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課題。 休閒活動(1) 工作義務及維持生存所需之時間以外的剩餘時間稱為「休閒」 (許義雄,1980)。參與休閒活動,可以使人感到愉快、輕鬆、滿足,亦可調和情感及促進健康,並能增加、豐富生活經驗(李鍾元,1982)。 休閒活動(2) 休閒活動為個人恢復健康與再創造的過程,其活動的內容,必須為社會所認可,並且合乎社會規範的(鄭健雄,1997)。而若能在從事休閒活動時兼備強健身體的功能,則能更具意義。 運動休閒的意涵 運動休閒屬於休閒活動之一環,依差別在於具有強化身體的功能(梁依傑,2001)。由於參與體能活動可以預防疾病、加強腦部運作,以及延遲老化(引自劉芳遠,2001)。因此,在休閒活動中引入運動的觀念,則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運動休閒 休閒運動的好處包括生理、心理二方面: 生理方面:包括減少體脂肪、改善肌力與耐力、增加彈性或柔軟度。 心理方面:包括減輕壓力或緊張的感受、增加社交機會與增強對疲勞的抵抗力(陳麗華,1991)。透過運動方式進行休閒活動,更具有身體、心理、社會層面、治療的效果,以及拓展人際關係的作用(陳文長,1995)。甚至實現人們於休閒生活中的夢想(高俊雄,2002)。 現代人的生活隱憂(1) 一、環境破壞:物種絕滅、空氣、土壤和水質的 汙染,生態環境的破壞。 二、營養過剩:飲食西化,肥胖人口增加。 三、運動不足症候群(機器取代人力),靜態休閒 (一平方米的休閒)。 四、社會結構的改變:少子化、企業外移、工作 競爭、責任感等緊張的生活節奏,致使個體 肢體的勞動轉向高神經系統的衝擊;如果長 期處於壓力的障礙,可能會出現「過勞死」 案例。 現代人的生活隱憂(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現代人所患的疾病中有45%與生活型態有關,死亡的因素中亦有60 %與生活方式有關。在美國,不健康的的生活方式佔總死因中約為48.9 %,中國大陸佔37.3 %(李金龍、劉堅;2006);以內政部93、94年的十大死因統計資料發現,因慢性疾病死亡就有8 項(惡性腫瘤、心臟性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癌及腎性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網站,96.9.17),這些數據都值得國人有所警惕。 不懂保健是生病之源 影響身體健康,心血管疾病分占第二、三位,2001年全世界死於心血管疾病者有1550萬餘人,佔全死亡人口的四分之ㄧ;WHO總幹事曾說過:只要採取預防,就可減少一半的死亡人口(賴振西,2002)。鍾道恆博士也說過這麼一句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你們說呢 ? 結 語 透過運動休閒,除可有效促進健康體適能、紓解各種壓力、滿足高層次心理需求、提昇工作及服務效能和提高生活品質外,亦有助於身心的復健等功能。因此,請克服個人運動參與之障礙,儘早規劃並養成運動休閒之習慣。 * * *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