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第一章 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行为与问题行为第一节 行为及行为矫正
本章安排:
1.说出你在课堂、餐厅、宿舍等一些公共场所所遇到的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分析自己不能容易自己的某些行为,如果自己是老师,自己不喜欢学生的哪些行为?
2.什么是行为?能否为它下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判断某些表现是否为行为。
3.外显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要改变某一不良行为,大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A.改变心理(认知疗法)B.改变行为(一行为对另一行为的制衡)
4.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1.行为的定义
我们平常说某人行为怪异或者说行为不检点,一般是指什么标准,是怎么判断的?
什么是行为?
行为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描述、记录、测量的,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们的所作所为。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隐的。如思考就是一种隐蔽的行为,行为矫正主要集中于公开的领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行为的概念:
(1)行为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在行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孤独症孩子的破坏行为在教师关注的程度不同时会有所变化。P2
(2)行为可以被观察到,从而可以被描述和记录。对行为可以从行为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方面来测量。如每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某种行为出现的次数,某种行为出现时持续的时间长短,以及行为的反应强度等。
(3)因为行为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不可避免地对别人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如随地吐痰是不好的行为,但具有这种行为的人并不是在所有的场合下都有如此的行为。
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明行为的特征:1、是一种行动;2、具备自然尺度;3、可观察和测量;4、对环境产生影响;5、受自然规律支配。
王明坐在计算机前给父母写信。
李明在婴儿床上大哭大叫,于是他的母亲抱其他,给他喂奶。
孔莎丽是名6岁的智障儿童,当老师没有注意到她时,她就会哭闹并把头往桌上或者地上撞。只要她一撞头,老师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哄她,让她安静,告诉她什么事都没有,再拥抱她一下,有时还让她坐在自己的膝盖上。
请举例说出一些在课堂中学生某些行为,包含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
2.行为矫正的定义
行为矫正的案例:婚姻困境中的人,每天都做几件让对方满意的事情,事情会有所改变;强迫性行为,揪头发导致秃斑,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让其每次在揪头发的时候就做些必须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揪头发的行为为零,头发重新长出来了;减肥的人,让他先存上一笔钱,当他每天训练达到一定的分数后,才可以取回他的存款,效果明显。
以上都是行为矫正的例子。
行为矫正是用来帮助人们改变其显著的社会行为以达到改进其生活的理论和方法。一般包括分析和校正两个方面:分析是指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某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校正是指开展和实施某种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行为,包括通过改变环境影响行为的方法。行为矫正学有时也称行为分析应用学。
3.行为矫正的特点
(1)、主要用来研究人的行为,关注人的行为改变,而非该个体的特点或者显著特征。如它可以被用来改变孤独症者的某些问题行为,而不是改变孤独症。不过一般来说,某类人总是和某些行为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如此,但行为矫正仍然着眼于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行为过度和行为不足是行为矫正程序和方法的主要应用对象。在行为矫正中,要被改变的行为被称作目标行为。行为过度是指个体期望减少的不愉快的行为,如吸烟;行为不足是个体期望增加的行为,如锻炼和学习。
(2)、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因为目标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所以学习理论是行为校正的原理。行为学原理是更广义的说法。
(3)、行为校正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行为矫正的内容包括对与行为有关联的环境事件进行评估和改变。人类行为是由其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种事件所控制的,行为矫正的目的就是识别这些事件,一旦这些控制变量被识别出来,我们就可以改变它们,从而对行为进行校正。成功的行为矫正程序能够改变行为和环境中的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产生期望的行为。导致行为的原因必须从环境(包括这个个体的生物学结构)中去寻找。
(4)、行为矫正对行为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行为矫正程序涉及与行为有相互关系的种种环境事件的具体改变,为使行为矫正程序在每次实施时都能产生效果,这些环境事件的具体改变必须每次都出现,因而精确的描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操作人员更容易的做到每次都正确地实施这些程序和方法。
(5)、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测量行为矫正程序实施前后目标行为的变化,另外还要对正在进行的程序进行评估,确定其有效性。
(6)、行为矫正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尽管过去的经验可以影响当前的行为,也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