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法律制度简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朝法律制度简述 一、提要 南宋灭亡后,蒙古族统治者创立的元朝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 蒙古族统治者对相对进步的汉文化的接受和吸纳,加速了蒙古民族的 封建化进程。 元朝法律总的倾向是 “祖述变通”、“附会汉法”,即在保持明显 的民族色彩沿用蒙古习惯法作为基础的同时,参照唐宋之制推行汉 法。 二、立法综述 (一)指导思想 为了维护蒙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元朝提出了 “祖述变通”、 “附会汉法”的立法指导思想。祖述即 “稽列圣之洪轨”,考稽成吉 思汗以来蒙古汗国的制度;变通指 “讲前代之定制”,参用唐辽金以 来的制度。“附会汉法”指 “以国朝之成法,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 之遗制”。 (1)“大扎撒”至上 元统治者立法明确了成吉思汗《大扎撒》作为基础法律的地位, 使 《大扎撒》作为各代大汗和皇帝取得合法资格的重要依据。这一做 法保持《大扎撒》绝对权威,也巩固了蒙古传统法的基础地位。 (2)三法合一 “三法合一”,即 “以国朝之成法,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 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成一王法”,具体而言即以大蒙古国建立 以来的组训、扎撒为根本依据,参考唐宋辽金的法律制度,建立自己 的政治法律制度。 (3)蒙汉异制 元朝仿照辽代“因俗而治”的办法,在婚姻立法等方面明确规定 蒙古人不适用汉法规范,同时在司法上由大宗正府掌理蒙古人、色目 人犯罪案件,此外元法还在任官、刑罚方面对蒙古人做出了特别规定, 保证了蒙古人的特权地位,反映了民族压迫的特点。 (二)法律形式 (1)《大扎撒》 《大扎撒》是元朝的根本大法,颁布于1206年。古代蒙古部落 首领对众发布的命令称为 “扎撒”,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将原 有的训令写成法规,史称《大扎撒》或《扎撒大全》,汉语叫《令》, 又称雅萨法典、青册。 (2)《至元新格》 元世祖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刻板颁行,是元朝第一部成 文法典。 (3) 《大元通制》 元英宗至治三年 (1323年)“大元通制,颁行天下”。《通制》共 两千余条,分制诏、条格、断例、别类四部,篇目仿唐、宋律分为名 例、卫禁、职制、祭令等20篇。《通制》标志着元朝法律制度的定型。 (4) 《元典章》 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是元朝地方政府对至元至至治时 期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圣旨条例的汇编,共60卷。 《典章》分为诏令、圣教、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 部、刑部、工部等10类,开创了明清律例按吏、户、礼、兵、刑、 工六部分类的体例。 自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颁行《条画五章》至元英宗时期颁行的 《大元通制》和《元典章》,元朝法律制度基本完成了汉化过程。 三、立法分述 (一)刑事立法 (1)犯罪与量刑 1、新增亮点 立法上对幼女给予了特殊保护,在中华法系史上首次规定了:“诸 强奸人幼女者,处死,虽和同强,女不坐。凡称幼女,止十岁以下”。 2、显著缺点 不同民族之间的同法异罪和同罪异罚。定罪上对汉族特别规定了 “私藏兵器”等罪,量刑上加重对汉族人的处刑,如蒙古人因争执或 醉酒而打死汉人,处以 “断罚出征”、“全征烧埋银”;汉族人殴死蒙 古人,则处死。 (2)刑罚制度 1、基本沿用中华法系 “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刑罚制度, 但在死刑中继承了南宋 《庆元条法事类》的凌迟刑,此外还保留了奴 隶社会时期的劓刑、黥刑等肉刑以及醢(hǎi)刑、剥皮等酷刑。元 刑还将隋唐以来以“十”为尾数的笞杖刑改为了以“七”为尾数 (《草 木子》:“(元世祖)天饶他一下,地绕他一下,我饶他一下”,故而元 朝笞杖刑以 “七”为尾数)。 元之笞杖号称为 “饶”,但在实际上却加重了刑罚。元朝的笞杖 刑中笞刑分六等,为七、十七、二十七、三十七、四十七、五十七; 杖刑分五等,为六十七、七十七、八十七、九十七、一百零七。它在 实际上高于唐律的五等笞刑: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也高 于唐律的五等杖刑: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 2、元朝的法律还带有 “株连”的特点,犯重罪者,除要处死犯 罪人,还要将其妻女强行配与他人,乃至于 “族灭”的株连。 (二)民事立法 (1)损害赔偿之债 元朝法律规定了 “烧埋银”制度,即在对罪犯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