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三川土族来源——赵木川河沿村郭氏土族为例.doc

青海民和三川土族来源——赵木川河沿村郭氏土族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海民和三川土族来源——赵木川河沿村郭氏土族为例 关于土族源流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 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许多的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 和史籍论证,得出的结论曾引起了一度的讨论.学 术界的结论有几种说法:㈠蒙古人说;(吐谷浑说; ㈢吐谷浑为主,融合了其他民族而形成的新的族别. 笔者通过对民和三川土族的了解发现的新线索,也 证明了最后一种说法的合理洼. 现在大家公认的土族的概况,土族主要分布于 青海互助县,大通县,西宁和民和三川地区及甘肃天 祝地区,这与元代弘吉刺部岐王所部分布大体一致. 今互助,天祝一带土族自称"蒙占尔",察汗蒙古尔 等.土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土语中大约有50% 至60%以上的蒙古语,并且土语中至今保留着13世 纪前蒙占词汇. 清代藏文文献《佑宁寺志》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从前,大地梵天江格尔汗的部将格日利特带领部属 来到这里,现在的霍尔多为他们的后裔".蒙古人大 规模的迁徙青海,历史上有两次,一次是元代,一次 是明代,元代弘吉剌部主要分布在湟水流域,而明代 迁入的蒙古部落主要在青海湖一带,与明王朝处于 敌对状态,所以土族的形成与元代蒙古族有关系. 上述主要是互助,天祝,大通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民和三川地区的土族也流传着外来说,此外来说 的主要对象不是蒙古族,而是来自I【J西的汉族.因 为在民和官亭镇河沿村郭家一社世世代代一直沿袭 着一种祭祖仪式,通过仪式告诉全体族人不要忘了 祖先和根源.得知其根源可能在ILI西洪洞县大槐树, 每年的正月初一,全体郭氏族人都要聚集在山神庙 前,举行他们的祭祖和拜年仪式,大家拿出自家准备 的酒,油炸馍馍,猪肉和酥油等祭祀用品,由族人中 有威望的长者主持祭祀仪式,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跪 向山西所在的方位,主持仪式的长者是用土语说的, 大概意思是:"啊,我们郭家160人等,我们的祖先是 山西洪洞大槐树人,迁徙到青海民和官亭镇河沿村, 今天我们大家都在山神庙前给山西的先人们拜年 了."然后大家开始叩头,燃放鞭炮,烧香,祭酒等一 系列活动. 而今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还有一部分郭家 人住在那里,每年春节7-2;II郭家村庄组织社火到大 河家表演节目,到那里都会受到热情款待,双方相互 拜年,保持联络,时时代代铭记曾经都是一家人.据 说两地方的人本来是一家族的人,不知什么原因分 开了,一部分留黄河南岸,一部分留黄河北岸. 甘肃省的土族人口很多是从青海迁移过去的, 其中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土族大部分是从青海互助, 民和,大通等地迁去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土族也多 是如此.以积石山县为例,这里与青海三川地区的官 亭隔黄河相望,积石山县石塬乡的三二家村历史上 曾是黄河上游的四大渡口之一.官亭鄂家派专人在 此黄河上摆渡,摆渡工后来就在三二家村定居下来, 这也就足后来__=二家村土族居民的来历.这样,我们 大体可以认为,土族的先民到了河湟地区后就把当 地作为他们新的生存区域,然后一步步地向外扩散, 换句话说,土族的分布大体上经历一个由聚到散的 过程.这种以河湟地区为中心向外扩散的过程,到今 ? 24? 天还在持续当中,但是这种扩散的速度非常的缓慢. 二三川土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长期 相处,互相交融,这还与==三川在历史上所处的重要地 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汉武帝拓边以来,民和 三川成为青海门户,中原政府经营西部青藏地带,必 经民和境内两大唐蕃古道,一条是:自东向西,从西 安出发,由甘肃永靖县的炳灵寺过黄河"天下第一 桥",人今青海民和县境内,沿南大山北麓向西到西 宁.另一条是从临夏大河家渡黄河到民和县二三川官 亭镇,经古都释向东北出龙支谷(即今隆治沟),允吾 f今下川口1从郑伯津渡河西去通河西走廊.自1099 年西夏李乾顺断炳灵寺黄河桥后,大河家至官亭的 "临津古渡"成为丝绸之路南道之要津.历史上多有 使者,商旅或军队由临津渡渡河进人青海境内,以官 亭为首站,官亭成为丝绸南路贸易重镇,明清时期曾 出现"朝贡不绝,商旅相继"的极盛场面.东晋高僧 法显,北魏时比丘惠生及宗云,隋炀帝,唐高僧道宣 等曾先后取道于此.或往西域,或取道西藏往印度. 民和境内两条唐蕃古道阅历了两千年的沧桑,汉唐 以后的元,明,清三代也一直都以此为经营青藏高原 地区的战略干线,在人类文明和祖国统一,以及国内 民族交融,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 用,对三川土族的形成发展有过举足轻重的历史作 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军队远征,部众散亡寄生于 当地,商贾穷途求存于土着,难民逃荒留足于此,也 是三川土族的一个来源.了解当地土族的来源迁徙 史,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三川土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 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记载:"明元郭皇 后,西平人也,世河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