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以三河地区春节民俗为例.doc

青海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以三河地区春节民俗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海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以三河地区春节民俗为例 2007年第3期 总第75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heSecondNor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No.3,2007 Gen.Ⅳ0.75 青海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 —— 以三河地区春节民俗为例 张海云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在中国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青海各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俗活动等 传统文化正在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本文以青海省贵德县三河地区为例,探究多民族聚集区汉族社会 的节庆民俗变迁,在分析,诠释基础上,寻找文化变迁模式的地方性特征. 关键词:贵德;汉族;节庆民俗;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83(2007l03—0062—05 r 节庆是文化的载体,它具有独特的内在结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是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文 化的组成部分,不论是一个地区的生活秩序,还是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特征,都能在节庆活动中 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在一个地区正发挥功用的文化特质(节日)进行考察,研究其对社会需要的 满足和动态变迁的过程,解释该地区的社会文化现象,有助于认识该地区文化变迁的轨迹及其走 向.出于这种思考,笔者以地处黄河上游的青海省贵德县汉族节庆民俗特别是春节民俗变迁为例, 探究在多民族杂居地,汉族社会的文化变迁. 一 ,贵德汉族生境及迁移历史 贵德县有汉,藏,回,土等13个民族,至2003年共辖6乡2镇,107个行政村,至2004年,全县 汉族人口为48761人,主要分布在三河(河阴,河东,河西)地区和尕让,东沟,新街等乡.以汉族 为主包括均为汉族的行政村有29个,以藏族为主包括均为藏族的行政村有43个,以回族为主包括 均为回族的行政村有4个,各民族杂居的行政村有31个.汉族人口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 53.52%,大部分生活于河谷川水地区,从地图上看,汉族集中分布在三河地区,以三河为中心基本 可画出以河阴为圆心的几层同圈,内圈为汉族,次圈为回,土等族,最外圈为藏族,相对有利的地 理条件为汉族在三河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农耕基础. 历史文献记载,贵德最早为"古西羌地"Ill(120),是羌人聚集之地.汉族随着汉,唐等王朝驻军, 屯垦,修城进入贵德地区.见于史料记载的规模最大的迁移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和清朝乾隆至同 治年间.明朝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汉族陆续迁入贵德定居.清朝杨应琚的《西宁府新志》中这样 记载道:"明季洪武十三年(1380年),于河州拨民四十八户来贵德开垦守城,自耕自食,不纳丁粮. 62 收稿日期:2007—03—08 作者简介:张海云(1975一),女(土族),青海贵德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青海民族学院 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 又于河州卫世袭百户王猷,周(失名),刘(失名)三人,各携眷口赴贵德守御城池."_1J(…清乾隆以 后,从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相继迁入大批汉族商人和工匠,定居贵德的人数逐年增多.据城西村杨 氏族谱记载:"原为巩昌府陇西县人,自乾隆四十年间,因贸易迁眷至西宁,后侨居贵德河阴";河阴 镇郭拉村陶氏家谱记载:"原系河州民籍,居住西南乡间,孝悌力田,贸易为业……至清乾隆年间, 筮来德邑入籍,以耕读为本"_2_(.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后,化隆甘都,循化,民和马营的兵勇 随同家属安置在河东的太平,保宁,下罗家,河阴的郭拉,西家咀,河西的贡拜等村,这是继明初汉族 集体迁入后的第二次大量迁入,使汉族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近百年来,还有一些汉族为逃荒避 兵而流入贵德,汉族人口和比例不断增加,来源也不尽相同. 地理环境和历史上形成的迁移传统以及这种人口分布特点使得汉族和周边民族在生产生活中 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文化方面和藏,回,土等民族互动频繁,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来,贵德汉族的生计方式开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也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可通过典型的传统节日——春节得以展示. 节庆民俗活动和仪式的展演 贵德汉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二月二,清明节,端阳节,八月十五,九月九,十月一(寒食 节),冬至,腊八,其他节日还有农历"六月六"滴水崖洗浴日,qz月二十二财神节等.这些传统节日 在当下的汉族社会生活中有些依然按照传统的仪式在进行,有些节日的仪式操作在细枝末节方面 发生了变化,如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汉族农家都要炒蚕豆,豌豆或麦子,麻籽儿等,叫做炒虫儿, 意为吃了炒蚕豆等,庄稼就不会生虫.而现在二月二炒蚕豆的人家越来越少,记得蚕豆意义的人更 少.传统社会的八月十五之夜,将月饼,各种瓜果置于供桌上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