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4.3 有机废气生物净化的研究热点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是一项新的技术,有关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还不够深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1)反应动力学模式研究 废气生物净化过程涉及气液传质和生化降解两个步骤。对于疏水性有机组分,主要的控速步骤是气液传质;而对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主要的控速步骤为生化降解反应。通过反应机制的研究,找出决定反应速率的内在依据,并对模型进行完善,揭示废气组分在不同反应器内的去除行为,以便更有效地调控反应速率,提高污染物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净化效率。 《环境生物技术》课件 8.4.3 有机废气生物净化的研究热点 (2)填料特性研究 填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与单位体积填充量不仅与生物量有关,还直接影响着整个床层的压降、堵塞等。有资料表明,填料对分配系数有较大的影响,Hodge等用生物滤池处理乙醇蒸气时,发现颗粒活性炭作填料时污染物的分配系数是以堆肥作填料时的2.5~3倍。 对填料进行适当的亲水与生物亲和改性,能够大大提高填料的传质性能、挂膜性能和废气处理效果。经过改进的大孔径的发泡聚氨酯(图8-11)作为填料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恶臭物质,处理效果比普遍填料好,从而得到更多的实际应用。 陶粒、聚氨酯、聚乙烯等合成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优于天然材料,通过改变和控制生产工艺,可以控制填料的形状、孔径、粒径、孔隙率等,得到的填料更具保水性,其孔径和孔隙率也更适合微生物附着生长,更有利于与污染物的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果。? 《环境生物技术》课件 8.4.3 有机废气生物净化的研究热点 (3)动态负荷研究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报道中采用的是单一组分(或几个简单组分组合)气体作为实验对象,气体负荷的变化是非常有顺序的、平稳的,气速波动不大。而对于非常态负荷气流、组分复杂混合废气的研究较少。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气速和负荷都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动态负荷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环境生物技术》课件 8.5 含硫废气的生物处理 热电、煤化工、橡胶再生、污水处理及城市垃圾处理等工业过程会产生许多含硫废气。含硫废气的种类很多,典型的代表为二氧化硫、硫化氢、二硫化碳、硫醇、硫醚等。 目前,净化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废气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已比较成熟,根据净化方法的特点,主要有吸收、氧化等。这些方法虽然脱硫效果较好,资源化程度小,而且对设备有腐蚀,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微生物脱硫技术的开发,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存在的弊端。 《环境生物技术》课件 8.5.1脱硫微生物 脱硫微生物是在需氧条件下能够氧化Fe2+、S和无机硫化物,并将还原性硫化物氧化为SO4-,使环境变酸,并放出能量。至今人们已发现的具有脱硫能力的微生物约有十几种,如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杆菌、光合硫细菌以及真菌等。 (1)异养型的硫氧化菌 异养型的硫氧化菌分布很广,包括许多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它们都是以氧化态的含硫化合物作为电子受体,最终生成硫单质。 (2)自养型硫氧化菌 自然界中大部分硫氧化菌属于化能自养型,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丝状硫细菌、光合硫细菌和无色硫细菌。 《环境生物技术》课件 8.5.2 含硫污染物的脱硫机制 含硫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硫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亚砜等,它们在微生物的代谢下,大部分S元素都转化为单质S或SO42-。 生物降解含硫污染物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如图8-1 2所示):气态污染物与吸收液接触,由气相转移至液相,液相含硫物质经生物转化为单质S或SO42-,转化过程中产生能量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提供能源。 生物降解过程中,S元素一部分转化成为硫黄颗粒,一部分则转化为硫酸盐溶解于喷淋液中,此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环境生物技术》课件 8.5.3 生物脱硫技术 (1)烟气生物脱硫(Bio-FGD) 烟气中硫主要以SO2形式存在。根据图8-12,烟气中的SO2通过水膜除尘器或吸收塔溶 解于碱转化为亚硫酸盐、硫酸盐;在厌氧环境及有外加碳源的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将亚硫酸盐、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然后再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从而将硫从系统中去除。因此,烟气生物脱硫过程分为两个阶段:SO2的吸收过程和含硫吸收液的生物脱硫过程。 1992年,荷兰HTSEE公司和Paques公司开发的烟道气生物脱硫工艺。 (2)天然气生物脱硫(Bio-SR) 天然气和沼气中硫主要以硫化氢形式存在。硫化氢通过化学吸收塔被硫酸铁氧化为单质硫回收,硫酸铁则还原为硫酸亚铁;亚铁在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下被氧化为三价铁,获得再生的硫酸铁继续氧化吸收硫化氢,在1984年最初由日本Dowa Mining公司开发成功。 《环境生物技术》课件 8.6 CO2的生物处理 大气“温室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施.doc VIP
- 团餐的工作流程.pptx VIP
- 华能汶上西曼克400KWP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技术规范书.pdf VIP
- 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docx VIP
- 超高压气井井口除砂器及现场应用.pptx VIP
- 2023年专升本考试:专升本《政治》历年真题汇编(共184题).doc VIP
- 汇川INOVANCE MD290系列通用变频器综合手册.PDF VIP
-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2课时(教学课件)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法律实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 VIP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培训-适合新人培训.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