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桂附地黄丸
有位同道好友,是位家传了好几代的中医。有一次,我们在一起闲聊,他说:“你善用中成药,我想问问你,对附子理中丸如何看?”我说:“附子理中丸是温脾胃的啊。凡是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都可以用啊。” 但是,他接过来说,我最近几年来越来越觉得这个药不管用了。一开始我以为是药品质量的问题,后来我开成汤药,效果仍然不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对于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并且做了很多摸索和思考。这次,我深深被这位朋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耻下问的精神感动,于是很认真地跟他交流起了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 良医用药,无不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最近十几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身体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医生用药肯定也要跟着改变。过去,人们在饮食上普遍比较清淡,没有那么多荤腥可吃,有人甚至吃不饱饭。现在不同了,吃不饱饭的人大概不存在了吧,人们饮食结构中,荤腥很多,而且多为饲料催肥的动物的肉,有道是“鱼生火,肉生痰”,这些东西吃进胃里,滋腻不化,强迫胃加速蠕动,于是引起胃火。胃中有火,胃阳亢奋,又能促使人不顾饥饱,暴饮暴食,这样就使胃火更旺,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发现,即使是很多体内有寒、腹中冷痛、手脚发凉的病人,胃中都潜伏着火,一旦动用附子理中丸之类温胃暖胃的药物,胃火马上就起来了。 那么,今人体内的寒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认为,基本上都是从肾而来的。现代人,尤其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耗精过度。房事不节能耗精,工作操心也耗精;在物欲横流中欲望无穷能耗精,生活中的烦恼还是耗精。耗精就要伤肾,肾精受伤,肾阳就要跟着受损,于是,渐渐的,肾阴肾阳都不足了。当肾阳虚的时候人就会出现手足发凉、腹中寒冷等情况。这其实不是脾胃虚寒,而是人的肾阳不足,或者叫“命门之火不足”、“底火不足”。怎么办呢?首先要“潜阳”,也就是要把耗散在外的肾阳拉回来,使其回到肾中;同时还要在滋养肾阴,只有肾中有精才能留住肾阳,使肾阳不至于过于外散。要达到这个目的,桂附地黄丸是最好的药。如果一味用附子理中丸温脾胃,那么,只能增加胃火,根本不管用。所以,我把这条经验总结为“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 我在南方老家的时候,发现这条经验对于南方人来说更好使。很多蔫蔫的人,让他吃一点桂附地黄丸,马上来精神,体质各方面都迅速改善。其原理何在?后来我想,南方天气热,阳气更容易耗散,而且,南方城市夜生活丰富,夜寐养阴,熬夜则伤阴。一方面是耗阴过多,另一方面是阳气耗散过度,最容易使人体质迅速下降,甚至精神涣散。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的确需要赶紧温肾,滋阴潜阳,桂附地黄丸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养生丸。 那位同道听了,也深表同意。后来他告诉我,他也开始用桂附地黄丸治疗各种虚寒症了,效果非常好。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也不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变,中医自有一套完善和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
肾气丸方出自《金匮要略》: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温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渐增,至二十五丸。 古方“金匮肾气丸”与今之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是同中有异,而古、今之“金匮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亦是同中有异,当明确区分之:古方“金匮肾气丸”即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 崔氏八味丸”,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八味药组成。今之中成药“桂附地黄丸”,其方药就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桂附八味丸”,此方与古方“肾气丸”方药的主要差别就是将“肾气丸”中的“桂枝”易为“肉桂”,并且稍加大肉桂及炮附子的用量;其主要功能与古方“金匮肾气丸”相同,也是温补肾阳。两方功能虽同,但各自的主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其差别就在于方中的“桂枝”与“肉桂”之功效不尽相同。 “金匮肾气丸”中有桂枝,桂枝乃肉桂树的嫩枝,采摘于春天万物萌动之时,得春天生发之气较盛,故有生发宣通之性,而其性温又有温通助阳之功;所以,桂枝与附子相伍可使肾阳得助、咳喘得平、小便得调、阴阳得和。故该方主治肾阳大虚,肾气不足,气化不行,腰痛脚软,肢体水肿,少腹拘急,腹胀成蛊,小便不利,痰饮咳喘、消渴等。 “桂附地黄丸”中有肉桂,肉桂为肉桂树近根之树皮,辛甘大热,性能下达。甘热可益火消阴、温里祛寒,味辛善行血中之滞,性能下行又能入下焦而补肾阳、引火归元。所以,该方重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唐·王冰),温补命门之火的作用较强;对于命门火衰的虚火上浮,肾不纳气而喘急欲脱,以及下焦虚寒甚所致之腰重足肿、下半身冷重、小便不利或反多,消渴等证候更为适宜。 现代研究证实,古方“金匮肾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