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电影史 熊小川 2012年 第十章 新好莱坞电影及新德国电影 第十章 新好莱坞电影及新德国电影 关键词 影人:阿瑟 · 佩恩、科波拉、马丁·斯克西斯、库布里克、伍迪·艾伦、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科恩兄弟 电影名词:新好莱坞、“电影小子” 电影作品:《邦尼和克莱德》、《毕业生》、《逍遥骑士》、《出租车司机》、 《现代启示录》、 《安妮 · 霍尔》 、《发条橙子》、 《克莱默夫妇》 、《母女情深》、《金色的池塘》、 《辛德勒名单》、《血迷宫》、《巴顿芬克》 第十章 新好莱坞电影及新德国电影第一节 新好莱坞电影产生背景 一、战后好莱坞电影的衰落 (一)电视的兴起 电视成为好莱坞最主要的威胁和进攻对手 好莱坞“错误的战争” 推动电影技术,采取彩色、立体声电影、立体电影、宽银幕、弧形银幕、球形银幕、有味电影等手段; 大量展示性和暴力色彩,追求大型视觉奇观; 巨片政策“拍得少,拍得贵” 《十诫》1956、《宾虚》1959、《埃及艳后》1963 第十章 新好莱坞电影及新德国电影第一节 新好莱坞电影产生背景 (二)非美活动调查与反垄断法 1947年,麦卡锡主义,对“银幕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宣传”的清洗; “好莱坞十人案” 1946年,美国下令八大公司停止对各自所属放映网的垄断经营 导致制片厂制度逐渐解体,独立制片兴起 第十章 新好莱坞电影及新德国电影第一节 新好莱坞电影产生背景 (三)观众群的变化 观众数量以及影片产量大量减少; 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成了电影的主要观众; 60年代青少年观众群的形成——“视觉思维”的一代 1968年,“海斯法典”废除,实施新的分级制 (四)欧洲电影的影响 “新现实主义”、“新浪潮”对好莱坞传统叙事结构产生影响 毕业于电影学院的年轻一代电影工作者热衷欧洲电影 (五)美国社会反文化思潮 旧好莱坞类型影片价值观不再适用于六、七十年代的美国 政治上的动荡:越战、女权运动、言论自由运动、民权运动 垮掉的一代:性解放运动、摇滚乐、嬉皮士 美国社会的信仰危机、社会价值体系的崩溃,中产阶级家庭道德、精神危机 第十章 新好莱坞电影及新德国电影第二节 新好莱坞时期的电影创作 一、新好莱坞的形成 新好莱坞:60 年代(67年)发生转变以后的好莱坞统称为新好莱坞。 1955年,《无因的反叛》“失落的一代” 1967年,《邦尼和克莱德》、《毕业生》等拉开新好莱坞的序幕。 1969年,丹尼斯 霍佩尔导演的《逍遥骑士》让好莱坞淘汰了整整一代的电影制作人员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新好莱坞的导演将个人艺术追求与影片的商业价值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赢”。 1、阿瑟·佩恩 《邦尼和克莱德》(1967年):60年代反体制、反社会的青年的精神象征 2、迈克·尼科尔斯 《毕业生》 (1967年)——揭示了青年一代与父辈无法调和的代沟与冲突 第十章 新好莱坞电影及新德国电影第二节 新好莱坞时期的电影创作 3、丹尼斯 霍佩尔 《逍遥骑士》 4、斯坦利·库布里克——在影片中探讨人、人性、人类未来命运等哲学命题,表现出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患意识,战后美国导演中可称为银幕哲学家的一位。 《洛丽塔》(1961年)、《奇爱博士》(1964年)、《2001年太空漫游》(1968年)、《发条橙子》(1971年)、《闪灵》(1980年)、《全金属外壳》(1987年)、《大开眼戒》(1999年) 5、新好莱坞的核心人物——科波拉 《教父》(1972 年)、《现代启示录》 (1979年)、《棉花俱乐部》(1984年) 影片风格在商业化和个人化之间徘徊。 推崇欧洲艺术电影的故事讲述方式、个人化风格、哲学性的思想内涵; 6、“小意大利区”的记录者——马丁·斯克西斯 《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纯真年代》 作品以经过改造的类型片为主,如“黑色电影”,另外也有个人化的作品。 6、“高科技教父” ——卢卡斯 《星球大战》(1977年) ——运用电子技术表现了场面宏伟壮观的星际奇观,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制作科幻影片的热潮。 7、商业天才——斯皮尔伯格 《大白鲨》(1975年)、《夺宝奇兵》、《ET外星人》(1982年)、《辛德勒的名单》(1993年)、《拯救大兵瑞恩》等 特点是用高科技、高技术来武装商业电影,并使之成为当代美国的主流电影。 8、“纽约知识分子” ——伍迪·艾伦 ,影片基本都自编自 《安妮 · 霍尔》(1977年)、《曼哈顿》、《开罗的紫玫瑰》(1985年) 对知识分子生活进行讽刺嘲讽,并继承了好莱坞的荒诞喜剧传统 9、黑色喜剧代表——科恩兄弟 《血迷宫》(1984年)、 《抚养亚历桑纳》(1987年) 、《冰雪暴》(1996年) 、《巴顿·芬克》 将好莱坞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