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流
河流污染;1.背景知识介绍——河流;背景知识介绍——河流;背景知识介绍——河流水力学;背景知识介绍——河流泥沙;背景知识介绍——河流生态;背景知识介绍
——河流生态;4.2. 河流污染;河流污染参数;污染物在河流中的传输;河底积泥也对污染物的储存、迁移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且受多个因素影响。
外在因素:地质条件、地貌、土壤类型、气候变化以及河流管理调度等。
内部因素:颗粒尺寸、河床结构、河岸材料、植被特征、河边植被、河谷坡度、河道形态、沉积泥沙的形态等。
一般来说,沉积物长期处于沉降状态。但在长期暴露或发生风化以及生物作用下,与沉积物结合的污染物可能会释放进入环境。;实际上,有机化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吸着存在着二种主要机理;2.有机物的迁移转化;当水体条件发生改变是,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可能重新释放进入水相。
如:降雨将导致河流有机物含量增加:
1)降水通过地表浸流将地表污染物冲刷进入河流
2)降水径流形成侧向淋溶将土壤表面的水溶性有机物冲进河道,尽管河水具有一定稀释作用,但大多数情况下,有机物浓度呈升高变化,尤其是在每年的几次初期降雨期间,有机负荷比较大。;3.河床底泥化学变化过程
底泥成分
矿物质:各种金属盐、氧化物
有机质:天然有机物,如腐殖质(占70-80%) 蛋白类、多糖、脂肪酸和烷烃等(占20-30%)
流动相:水、气;4.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化
河流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主要来源
地质自然风化作用
矿山开采排放的废水和尾矿
金属冶炼和化工过程排放的废水
垃圾渗滤液
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形态
可交换态、有机质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铝)氧化物结合态
主要的传输过程
吸附与解吸、凝聚与沉积、溶解与沉积
;4.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化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天然河流水体后,将很快迁移至底泥沉积物中。因此底泥是重金属污染物在河流中迁移输送的主要载体,也是主要归宿。
一定条件下,重金属离子会从底泥中重新释放出来。水力冲刷、底泥疏浚以及某些地区发生酸沉降等都会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重金属离子的形态和转化。
例如:微生物在厌氧-兼氧-好氧状态之间转换
导致重金属氧化还原状态发生变化,由沉淀状态转化为溶解状态;
同时厌氧过程产生具有较强络合能力的有机酸分子,pH下降,氢氧化物重新溶解;另外有机酸通过络合作用使非溶解态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溶解态;
微生物还能直接以金属离子为电子受体或供体,改变其价态。;5.河流活性金属元素——铁的变化
铁和锰称为河流中的活性金属元素
铁在含氧水中主要由腐殖质所携带,Fe倾向与溶解性高分子有机物结合。Fe3+容易与有机物的羧基和羟基官能团络合不仅能增加溶解性铁离子浓度,还能抑制铁氧化物的形成、铁和磷之间的反应。
底泥空隙中以厌氧为主,铁离子主要以亚铁离子态存在;底泥表面的好氧/厌氧边界区,是有机铁胶体形成的主要区域,也是物质化学转化和循环的关键地方。;5.河流活性金属元素——铁的变化
铁会影响底泥有机物的降解:
铁在细菌分解代谢有机物过程中可充当电子受体、供体
有机铁络合物容易吸收紫外光发生光化学反应
较高的铁含量可促进腐殖质的絮凝和沉淀(河床截留有机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微生物影响河水和底泥中的铁浓度
夏季,微生物活性达到高峰,氧化有机物,消耗溶解氧导致厌氧状态,容易引起铁和锰氧化物的离解。
;6.营养盐的累积输送和释放
磷在沉积物中的形态
无机态磷:钙、镁、铁、铝形式的盐
有机态磷:核酸、核素以及卵磷脂等
少量吸附态和交换态的磷
一般河流水体中,铁磷浓度比较高,钙磷其次,铝磷最低大部分磷由泥沙携带
沉积物中的磷和氮化合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包括:
各种化学、生物反应:吸附、生物分解和溶出
物理过程:沉淀、分配和扩散等
沉积物是磷迁移的载体、沉积的归宿和转化的起点
;氮和磷的释放机制不同;(一)推流迁移:;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混合和稀释过程;河流水的推移作用、分散作用和衰减作用过程;水质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物质在水中混合、迁移等变化过程的数学方程,即描述水体中污染物与时间、空间的定量关系。;*;一维模型(稳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物理/ 化学指标:水质指标、沉积次序与组成、土壤和沉积侵蚀、流量、河道河床形态学、河岸带和湿地结构与水力学等
生物学指标:大型无脊椎动物、鱼类、植物
综合指标:综合考虑物理/ 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人类利用价值的指标;河流评价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产教融合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docx
- 光合作用(优秀公开课件)(共63张PPT).pptx VIP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同步教材习题答案.doc VIP
- 金工深度研究:基于趋势和拐点的市值因子择时模型.docx VIP
- Iphone7如何下载旧版微信.pdf VIP
- 07S906 给水排水构筑物设计选用图 经典图集.pdf
- GB50654-2011 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pdf VIP
- 迅达3300AP电气原理图(中文精简版).pdf VIP
- 八大作业安全管理制度.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