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思想渗透(函数思想) 一、实施策略 (一)在感受变化中渗透函数思想(加法、9的乘法口诀) (二)在探索规律中渗透函数思想 1、计算中的规律。(变与不变) 2、解决问题中的规律(路程与速度间的变化规律) 3、常用表格中的规律(加法表、乘法表、百数表) 4、排列中的规律(用字母进行提炼) (三)在夯实核心课程中渗透函数思想(用字母表示数、正反比例)(正比例的意义:用表格呈现数据,用图像表达) 二、建议 1、要找准点:定律、公式、法则、运算算式左右两边、生活中的事例都是渗透点。 2、渗透要持之以恒。函数思想必须反复渗透。 3、渗透要循序渐进。低段:感受;高段:体验。 第四章 数学史料的运用策略 一、实施策略 (一)运用史料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多少:故事,时间与计数石子、鱼鱼刻痕对应) (二)呈现知识的原生态,让学生感知数学文化的发展(厘米的认识:修金字塔时的腕尺) (三)揭示问题本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七桥问题) (四)挖掘人文要素,培养学生数学情感(陈景润证明1+1的过程) 二、建议 1、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本着精选、选精的原则进行,不分散学生注意力。 2、实现数学史知识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 (1)做到有机融入,切记产生“两张皮”。 (2)挖掘深层内涵,切忌浅尝辄止。 (3)选取数量适当,切忌过多过滥。 3、注重搞好延伸学习 (1)在深化学习中学习。 (2)在课外活动中学习。 (3)在环境熏陶中学习。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可编辑 可编辑 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 第一章课前设计(学情调研策略) 核心任务:把“教材问题”转化为“学生学习教材时的问题”。 1、问卷调研,准确全面。精心设计问题是关键。用在单元整体调研时、初学时、尝试创新教学设计时,课例研究时。 2、随机访谈,以点带面。 3、课堂观察,及时补牢。 4、作业分析,正确归因。 第一章课前设计(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 一、实施策略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1、数学学习的目标——准确定为 (1)明确目标动词的内涵: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 (2)选择目标动词,为课堂教学准确定位,(定知识、过程目标精准选词)。 2、四大领域的核心概念——落脚点 (1)深入理解核心概念 (2)反应核心价值观,使课堂教学意义深远。 (二)深入解读教材 1、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册、小学段如何螺旋上升。(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有何联系?整数:为什么相同数位对齐?小数为什么小数点对齐?同分母为什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通分?) 2、深入解读教材 (1)真正读懂教材的编排线索(核心:学什么?怎么学?读懂学习过程)有哪些知识点?是怎能样呈现的?有怎样的联系?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过程在哪里(独立尝试、汇报统一算理)?要从每一副图片、每一个对话、每一行文字,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做起。 (2)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什么这样编? (3)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数学“大思想” 化归、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演绎、分类、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观察、类比等。 (三)准确了解学情 学习新知必须的知识与经验基础有没有?学习新知的困难在哪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喜欢的方式是什么? 二、建议 1、一个前提: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 2、一个基本:读懂教材 3、一个意识;研究学生 第一章课前设计(设计探究学习的策略) 一、实施策略 (一)选择适合且需要的教学内容是探究的前提 如:(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规律的发现。) 1、教学内容要直观(图形) 2、教学内容是旧知识的“生长点”或新知识的“连接点”(小数乘法) 3、教学内容能用已学的方法处理(几何图形计算公式推导) 4、教学内容属于探索规律(积的变化规律) 5、教学内容的解决方法和结果开放(植树问题) (二)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是关键 1、好的问题题要有载体 (1)利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包装易拉罐纸的大小) (2)改造生活问题(打折) (3)利用蕴涵数学文化的问题(鸡兔同笼) (4)利用新颖的呈现形式(字母表示数:魔盒) 2、问题本身难易要适度 问题过于简单无探究必要,过难学生无从下手。 3、问题设计要有层次(写好提示语,适时引导) (三)制定探究计划是保证 1、精心准备探究材料(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表格易于发现规律。 2、精心设计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 (1)个人独立探究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级集体探究 3、设计适当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二、建议 1、在不同年龄段的教学中,要使探究学习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得到很好的结合。 2、把握好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度指导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探究活动时的适时指导。 第一章课前设计(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