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设计)
单 位
题 目
申报内容 专业
职称等级 学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职称
提交日期 2019
完成日期
济源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挖掘整理与利用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擅长数据处理、文献查找
图表绘制、理论分析,以及相关期刊论文的发表
具体联系金老师QQ:387 826 70
二、范文参考
单申生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济源市针对当地农业文化遗产整理,发现几处具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征的农业工程和特色农业,希望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整理挖掘,形成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一、济源农业文化遗产概况
济源位于河南西北部,北靠巍巍太行,黄河横贯于南,东连华北大平原。济源市地形复杂,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呈西高东平,北高南低的地势,大致分为剥蚀侵蚀构造山地的侵蚀丘陵及山前倾斜平原,西北部王屋太行山绵延东去,构成了自东向西逐渐升高的狭长中地带。拥有农业水利工程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朝贡圣品济渎红蒜、王屋仙草冬凌草等农业文化遗产资源。
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位于济源五龙口镇沁河出山口,始建于公元前221年,历时11年建成秦渠枋口堰,“故名枋口堰,也称枋口或秦渠”,距今已有2 200多年的历史,也称“秦渠”,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独特的隧洞式无坝取水、涵洞式无坝取水、敞开式取水枢纽,实现了断山取水、持衡衍泽的梦想,灌溉济源、河内(沁阳)、温县、武陟4县千余倾农田,被誉为“河朔小江南”。五龙口自秦创以来,记载了历史的足迹,现保留存十余处碑碣、诗碣及袁供祠、三公祠等文物。
济渎红蒜也叫“济渎金蒜”,古代济源地区朝圣的贡品,主要种植于济渎庙街村。传说当地人派高手昆仑盗草,因其七片叶,并且帮助当地人去除了瘟疫,被人们称为“七叶仙草”,自此村民开始种植红蒜,在宋朝便有将红蒜送往汴京供皇帝食用的历史。村民生活在济水河畔,独创了利用瓦片扣筑的“非”“井”“甲”字形的排水系统,上覆黄土,下流清泉的“合瓦地”不仅根治了旱涝,还温养了济渎红蒜。济渎红蒜蒜头皮薄肉厚,细腻无丝,味道鲜美,同时济渎红蒜不仅质量最好,也是同期全国大蒜收获最早的。
冬凌草又名冰凌草,当地称为“仙草”。主要生长于河南省太行、王屋山区(济源、林州、鹤壁、安阳等)。冬凌草拥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因此济源自古便用“茶”治病。相传药王孙思邈在此跨虎行医,以冬凌草救治咽疾、噎嗝,明朱橚《救荒本草》中最早记载了“生于野,茎方,容面四棱,开紫花,叶味苦”,在20世纪70年代,全国药材普查被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如今王屋山周边村镇种植上万亩冬凌草,通过济世药业等药材生产厂加工生产冬凌草片、冬凌草茶等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香港、东南亚。二、济源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挖掘
(一)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是农业作为文化遗产的共有特征。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记载了我国农业文明发展的轨迹,解读农业业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
五龙口古代水利枢纽修建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1年,“以枋木为门,以备蓄泄”“故名枋口堰,也称方口或水利秦渠”,后经曹魏、唐、元等代在此开渠修堰,明朝相继挖掘利丰、广惠、广济、永利、兴利5渠,灌溉济源、沁阳、孟县、武陟和温县5县耕地,遂称“五龙口”。同时有三公祠、袁公祠等明清文物,该古水利工程及石刻承载了济源地区农业文明发展的历史,对研究河南,甚至北方农业文明都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济渎金蒜是相传为治愈瘟疫,村民派高手昆仑山盗取“七叶草”。自瘟疫驱除后,村里家家户户开始种植,后经过土壤改良和种植技术探索终成“济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