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填词,教学生遣词炼句.docVIP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填词,教学生遣词炼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填词,教学生遣词炼句   有一则“推敲”的故事,说的是中唐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为《题李凝幽居》中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煞费苦心。后人皆知,推门悄然无声不会惊鸟,敲门之声惊鸟方知“鸟宿池边树”。   王安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曾用“过”、“满”、“入”、“到”等字。   用“绿”才足以表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才足以表现江南欣欣向荣的生气。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怎样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生学习填词,就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遣词炼句的能力。像贾岛和王安石那样,通过反复推敲揣摩,逐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年级学生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之后,对于“词”这种体裁的结构、语言和韵律特点已有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教他们练习填词了。我最初看到学生的填词作品,是在一本语文杂志上: 如梦令 刘烨明 昨晚参加英补,夜晚回家孤独。九点晚归居,误入街头深处。恐怖,恐怖,呼爷喊娘无处。 如梦令 黄泳珺 昨夜挑灯夜读,早起不知去路。试问走读生,为何精神抖擞?知否,知否?我等日渐消瘦。   学生看到同龄人这样的作品一定惹俊不禁,“古今合璧”啊!“孤独”、“恐怖”、“呼爷喊娘”、“不知去路”、“精神抖擞”、“日渐消瘦”,这些词真实而形象地描绘了一段学习生活,叫人亦笑亦叹,感同身受,引人共鸣。其中“恐怖”二字用得最为贴切,将黑暗中害怕、无助的心理描摹得淋漓尽致。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通过模仿古诗词来表现生活,必能妙笔生花。引导学生把握机遇,捕捉灵感,有感而发,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各种校内外活动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对象。时值教师节前夜,焰火在校园上空不绝于耳,坐视良机,雅兴大发,我随即填词两首: 如梦令(一) 伸颈俟观天幕,星光呼啸而过。撞开云密处,迸出金花朵朵。垂落,垂落,罩下赞声无数。 如梦令(二) 草地银花火树,萤光万点乱舞。半空黄蛇绕,攀升九天而去。捉住,捉住,徒揽满空烟雾。   此词作中,最让我得意的是动词的运用:“呼啸”有声有形:“撞”有冲劲:“迸”写突然显现:“垂落”既点明线条运行的方向,又带给人主观感受:“罩”可见焰火伸展的面积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乱舞”是真实的写照:“绕”写动态:“攀升”、“捉住”、“揽”三个词从观者的主观感受的角度烘托焰火的声、形、色之美。清晨,将此新作往教室一公布,立即有学生和了两首: 如梦令(一) 昂首仰望夜空,金龙腾空而去。蹿(窜)入云深处,绽开星光点点。散落,散落,众人伸手欲捧(夺)。 如梦令(二) 光颤地惊人惶,满天火花延卷。高空星点旋(炫),忧其随风弥散(漫)。欲挽,欲挽,依稀只见云烟(雾)。   创作者的犹疑在于括号内的字与括号前的字难以取舍,我让学生们也做一回贾岛,仔细推敲,互相交流。有人查词典,有人舌战正欢,很快便达成基本共识:“蹿”字更好,是向上或向前跳,“窜”不合适,有“乱跑、乱逃”之意,如“抱头鼠窜”:“夺”字更好,写出了烟花的美艳和同学们的主观感受,“捧”字失实,焰火转瞬即逝,夺之不及,岂可捧之?“炫”字更佳,是指强烈的光线晃人的眼睛,而非火花旋转:“散”比“漫”好,两个字表达的时效性不一样,“散”显得焰火消失得更快:“烟”比“雾”好,“烟”字压韵。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填词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让他们在合作中又感受到了遣词炼句的乐趣,潜移默化间点燃了部分学生的创作热情。中秋节后,我又收到两首学生习作: 武陵春 辞友   人醉愁绪(飞)梦已醒,昼夜深沉淋。故友离去莫过惊,行行泪皆亲(情)。仿如前程将似锦,只欲别伤心。随波逐流望天星,看人间有真情! 武陵春 中秋   中秋佳节人独处,只觉嚼饼苦。一封书信问团圆,欲将写何始?此时品味苏轼词,情意亦同思(斯)。但愿皎月成圆时,宝岛台湾归来。   前一首词韵律和谐,只在细微处略需斟酌:“飞”比“绪”好,句意更连贯;用“亲”不用“情”,避免字眼重复。这个学生悟性好,已经能够自己揣摩字句了。第二首略差些,“只觉嚼饼苦”一句最耐人寻味;   “欲将写何始”不如改成“不知何言先”,这样音律更美:“斯”有“这”“此”之意,用在此处更合句意;最末一句意在升华主旨,但读来如空穴来风,有些别扭,可以改成“但愿皎月成圆时,尽挥走思乡愁。”   填词练习只是训练学生锤炼语言的一种途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需多角度入手,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主渠道。比如课堂上的比较阅读: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最后两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与“看风流人物,还在今朝”比较,改句就有自夸之嫌,原句歌颂人民群众中的英雄人物,主旨恢弘,意境更开阔,当然也更得民心。

文档评论(0)

lf19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