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邹鹰文库
生活新技能
第一章 青少年的犯罪状况
青少年犯罪是当前一个非常普遍、非常复杂、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说
它非常普遍,是因为世界各国都存在这个问题,甚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说
它非常复杂,因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它的成因错综复杂,涉及教
育、文化、心理、政治、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等方面,很难治理。说
它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社会生活的安定,国家经
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年轻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年龄只
有 26 岁,据全国第 4 次人口普查统计,14 岁以上、25 岁以下的青少年,在
全国就有 3.5 亿人之多,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在当前的社会结构中占了举
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青少年犯罪在我国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为了治理青少年犯罪,在逐步深入开展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实质性问
题之前,我们不妨对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情况做一概括的了解。
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自 1949 年诞生以来,长期处在资本主义、霸权主义
等国际势力包围之中,同时我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
的,又遭受了十年动乱的毒害与摧残,自身就不够健壮。因而不可避免地存
在着青少年犯罪问题,那是时代环境所致。但近几年来,在社会安定,经济
突飞猛进,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善和健全的良好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现象不
但没有减少,反而日渐增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重视。下面是近几年
来对个别大城市就青少年犯罪问题作的一次统计,从中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
犯罪的情况。
材料一:据 1990 年天津市入狱的犯罪人数统计,青少年仅占 13%;而
1996 年作了同样的统计,青少年犯罪却上升到 24%。
材料二:据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表提供:1992 年至
1995 年吉林省青少年犯罪人员共有 3892 名,其中 1992 年有 857 人,占总数
的 22.01%,1993 年有 897 人,占总数的 23%,1994 年有 957 人,占总数的
24.58%,1995 年有 1222 人,占总数的 31.37 %。
材料三:据重庆市 14 岁~17 岁的城市青少年犯罪比重情况统计:1991
年占 21%,1992 年占 19.3%,1993 年占 16%,1994 年占 16.3%,1995 年
占 18%;特别是 13 岁以下的儿童犯罪比重情况:1991 年占 0.79%,1992
年占 1%,1993 年占 1.48%,1994 年占 2.4%,1995 年占 2.9%。
上述各项统计资料都说明了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在不断地增
长。材料三中虽然自 1991 年的 21%下降到 1995 年的 18%,乍一看似乎青少
年犯罪率呈现着下降趋势;其实不然,恰恰从 1993 年开始回升,而且还出现
了低年龄化犯罪趋势,儿童犯罪的比重逐年增长。
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多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而青少年团伙犯
罪有所增加又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动向。据统计:1992 年至 1995 年,上海
市闸北区法院判决的 168 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团伙犯罪为 80 件,占青少年
犯罪案件总数的 47.62%。
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长,是当前举世瞩目的一个严重问题。
第二章 青少年学法的必要性
据全国第 4 次人口普查,我国现有 4 亿青少年,他们精神和道德风尚的
主流是好的,其犯罪率比之资本主义国家低得多。尽管如此,青少年违法犯
罪问题,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出现了犯罪低龄化的
趋势。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不知法,不懂法,没有
法制观念。有不少青少年罪犯是犯法不知法的“法盲’,犯了罪还不知是怎
么回事。为此,对青少年实行法制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
的希望和未来,是各条战线上的生力军和后备军,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重
担将要落在他们的肩上。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更加顺利地肩负起这个重担,
就必须从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培养。所以,向青少年普及法律常识就显得更为
重要。
向青少年普及法律常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当前,我们的国家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方针指导下,正处于从
单纯依靠政策办事逐步过渡到既依靠政策又依法办事的历史性的转变中,这
就要求青少年不光具有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懂得法律知识。如果他们不懂
法律,就不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建设事业,就肩负不起四化建设的重任,
甚至还会陷入违法犯罪的泥坑。
学校是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阵地。在小学时,对青少年进行的法制教育,
多数是在思想品德课中包含法制启蒙教育的内容;中学时,一般已开设了法
律常识课,但这些对将要成为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