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私家园林的设计理念 私家园林意境的主题是表现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脱世俗功名的情结。 私家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习惯于在有限的空间将景象无限地拓展和延伸。 私家园林总体的风格是曲折深邃、清新雅致,突出宁静致远的氛围。 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 造园要素的处理 ①建筑:外观上则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结构上一般用穿斗式或穿斗式与台梁式的混合结构,建筑的外墙一般较薄。 ②筑山理水:多取用真山的山姿山容、气势风韵,经过艺术的概括提炼,用简单的石头叠砌,使其再现园林之中,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品味的余地。 ③植物配置:植物的选取配置就如同其整个的园林风格,显得清新雅致。其园中的植物以单体欣赏为主。 ④楹联碑刻:它可使文景有意、画景有情,在造园中起润饰景色、提示意境的作用。不管是直抒胸臆,还是含蓄藏典,游人都能从中领悟到景致的意境。 拙政园 简介: 位于苏州城内东北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致仕回乡,占用城东北原大弘寺所在的一块多沼泽的空地营建此园,历时五年完成。王死后,园林屡易其主。 后来分为西、中、东三部分,或兴或废又迭经改建。太平天国时,西部和中部作为忠王李秀成府邸的后花园,东部荒废。光绪年间,西部归张履泰为“补园”,中部归官署所有。 现在,全园仍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紧邻于各自宅第之后,呈前宅后园的格局,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全园面积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园。 “拙政”来自于西晋潘岳《闲居赋》”是亦拙者之政也”。当时吴门画派的大家文徵明参与了设计,并作有《拙政园卅一景》图,为拙政园题词、作记,并亲手在园内栽植了紫藤。 园林布局: 1、对应线构图,主题突出,宾主分明 2、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3、空间序列组合,犹如诗文结构 4、景区转折处,层次丰富 5、空间联系,连贯完整,相互呼应 留园 简介: 位于苏州阊门外上津桥下塘。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太仆寺少卿徐泰时修建。当时称为“东园”。清嘉庆年间改筑,更名为“寒碧山庄”,收集太湖石12峰置于园内。同治十二年(1873),因刘姓主人而俗呼为“刘园”。光绪年间为大官僚盛康购得,又加以扩建,更名“留园”。面积大约2公顷。 园临紧邻于宅第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如今,西区已较荒废,中区和东区则为全园的精华。 网师园 简介: 位于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吏部侍郎史正志,园名“鱼隐”。后几经兴废,到清代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网师即渔翁,仍含鱼隐的本意,都是标榜隐逸清高的。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俗称瞿园。今日的网师园大体上是当年瞿园的规模和格局。 网师园占地0.4公顷,是一座紧邻于住宅西侧的中型宅园。住宅共四进,第一进轿厅和第二进大客厅为外宅,第三进“撷秀楼”和第四进“五峰书屋”为内宅。园门设在第一进轿厅之后,门额上砖刻“网师小筑”。另一园门设在内宅西侧,供园主人和内眷出入。 园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其主体部分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 狮子林 简介: 在苏州园林中以湖石假山奇巧、有趣著称,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当时,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普应国师)而建造狮子林。中锋和尚原住浙江天目山狮子岩,而建园之处又多怪石,状如狮子,因此园名“狮子林”,前寺后园,亦称“狮林 寺”。乾隆初年,寺、园已隔开,园属黄氏,乾隆帝六次南巡,就曾六次游狮子林。 狮子林现占地1公顷,包括花园、祠堂、住宅、园呈长方形。全园布局紧凑,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假山洞壑盘旋、奇巧,素有“假山王国”之誉。 私家园林小结 私家园林的园主人多是被贬仕宦或或怀才不遇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身世大都是经历风波,饱尝沧桑。其兴建的园林,总是面积不大,而寓意深远,以“白屋草堂”的朴素清白,反对“朱门华堂”的豪门罪恶。 私家园林的传统创作方法,一般要经过三个创作“境界”。这种创作过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结合。 第一步,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美”境界,称为“生境”。“生境”的创造是私家园林来自自然、来自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反映。 第二步,把自然和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到的美,经过取舍、融裁和拔高,再经过艺术加工,进一步上升到“人工美”和“艺术美”的境界,此时常常融入山水画的画理和造园人的个人艺术风格,这种境界称为“画境”。 第三步,从“生境”“画境”触景生情,进入情景交融的“高潮”。这个感情的升华便是私家园林的第三个境界“意境”。 * * 江南私家园林-——四大名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