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外文期刊
谭树林
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在传教方式上有别于耶稣会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作为其传教的手段。最早的中国近代报刊几乎全由外国传教士创办。这些中外文期刊,不仅促进了基督教在华人中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而且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为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编辑排版方式,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谭树林,1967年生,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基督新教对中国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6、17世纪天主教传人中国之始,新教传教士就曾注意到中国,并且有过种种把新教传人中国的计划。一,据福克斯日记记载:“在1661年,施丹白(Johnstubbs)、考司路普(Rieh耐eostr叩pe)和福尔(Hen卿F·凡川三位教友,他们很勇敢地开始到中国传教。”之乡但他们后来是否到达中国,福克斯没有提及,在中国文献中也未见相关记载。一般认为,1807年英国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一1834)受伦敦会派遣来华,被视为新教传华的开始。尽)早期新教指1807年马礼逊来华到1842年鸦片战争前这一时期。该时期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共有61人。”他们在传教方式上有别于耶稣会士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作为其传教的手段。最早的中国近代报刊,几乎全由外国传教士创办。据统计,从18巧年马礼逊和米怜(WiiliamMll加)在马六甲创办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共创办近200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我国报刊总数的8()%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传教士倡办
一、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面临的传教形势
以马礼逊为代表的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之所以在中国首创报纸期刊作为辅助传教的手段,当与清政府严厉的禁教政策有关。
16至18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葡、西、荷、英等国,先后来叩天朝国门,不断在中国东南沿海搔扰,加深了清政府对“洋夷”的恐惧。在中国传教的天主教传教士,也被士大夫怀疑为与本国政府勾结的“第五纵队”。就连一向善待传教士的康熙皇帝,在1717年的一份诏谕中也表示出这种忧虑:“我有理由担心,在未来的几百年,中国可能会陷人与来自海外的西方国家冲突的危险中。”件七仪之争发生后,罗马教廷两次派员出使中国,使“皇帝(指康熙帝)对欧洲人的态度变得比以前更愤怒”。“最后康熙帝以罗马教皇干涉中国内政为由,禁止在中国传教:“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雍正登基后,对天主教极为仇视。他认为中国人阪依天主教,不仅仅是摒弃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和儒学传统,而且恐怕中国人信仰天主教以后,就不再相信天主教宣传以外的东西那样,清政府的法令就不会得到很好的贯彻,甚至会发生骚乱,中国将要沦亡。同时,由于天主教士曾经参与同雍正敌对的清L糖集团图谋皇位的宫廷争斗,雍正对传教士更加忌恨、厌恶。他的堂兄弟苏奴因与天主教传教士一道支持立)8L糖为太子,结果被雍正全家治罪,几至灭门。苏奴事件是雍正迁怒于天主教传教士的结果由于雍正禁教,全国有300个教堂被没收,改为谷仓、关帝庙、天后宫或公癖及书院「1722年法国耶稣会士宋君荣在给罗斯城主教的信中也描绘了这样的情景:“教堂已成废墟,教徒已鸟兽散,传教士被驱逐并集中到广州一一中国唯一开放的口岸,不许进入内地,天主教本身几乎遭到禁绝。”
1735年乾隆登基后,对待天主教的态度颇似乃父,坚信中国人一旦改奉天主教就会被西方控制,清廷法令就难以推行和贯彻,清朝的统治就难以维持。鉴于此,乾隆在1736年、1737年、1746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迫教行动。无怪钱德明在谈到乾隆帝的仇教时这样说:“自传教士来中国以来,从来没有一个皇帝像乾隆这样利用过他们服务。然而,也从来没有一个皇帝像这个皇帝这样虐待他们,并对他们传播的天主教颁布过最可怖的禁令”经过这样的打击,天主教在中国几乎全遭禁绝,即使偶而幸存的传教士,也只好采取“昼则隐伏,夜则巡行”的传教方式。
清政府禁止公开布道的同时,也严禁传教士刻书传教。1805年4月,嘉庆帝批准御史蔡维玉的奏请,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嗣后著管理西洋堂务大臣留心稽察,如有西洋人私刊书籍,即行查出销毁”通夕。1805年n月,又严申广东省禁止传教,除商人外,一律不准外国人在澳门停留,“嗣后着该督抚等伤知地方官,于澳门地方严查西洋人等,除贸易外如有私行逗留,讲经传教等事,即随时伤禁,勿任潜赴他省,致滋煽诱。其有内地民人暗为接引者,即当访拿惩办,庶知做攫。”并把这看成是“整风伤俗之要务”。勺811年7月,颁谕禁止洋人在外省传教:“若外省再有传习此教者,必系另有西洋人在彼煽惑,地方匪徒私自容留,不可不加之严禁。除广东省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