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之《青海塔尔寺记游》.docxVIP

2017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之《青海塔尔寺记游》.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忽见前面一片火焰般燃烧的金光,刺得人头晕目眩。   只听司机说了声那不就是塔尔寺嘛!庙顶是鎏金瓦,不知用了多少金子才做成的呢!我早就听说塔尔寺的戊是金的,因而又叫金瓦寺,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   汉武帝造金屋以藏阿娇,不过是戏言,但这里用金瓦盖庙却是真的。   我从车窗里远远望去但见金光闪烁之下,红墙绿树之间,飞檐重叠,高低相间,佛塔林立,错落有致,好大一片佛教建筑。   陪同者告诉我们,塔尔寺是仅次于西藏布达拉宫的我国第二个喇嘛教大寺院,为纪念达赖一世和班禅一世的老师、黄教创始人宗卡巴而建。   五百六十三年前,即一四一七年,亦即明代第三个皇帝成祖永乐十五年,在今青海湟水岸边的南川一带,诞生了一个藏族婴儿取名罗藏洲华。   当他呱呱落地时,他的父母并没有想到这孩子将来会成为万众膜拜的佛圣。   他成人后刻苦钻研佛经,又游学于西藏、印度,造诣甚深。   当时的喇嘛教正是红教盛行,教徒穿红衣戴红帽,可以蓄发、娶妻,以咒语为信条,呼风唤雨,其末流等于邪淫幻术,教规废弛殆尽。   罗藏洲华有感于红教弊病,就力倡宗教改革。   他制定清规戒律,排斥幻术,禁止取妻,崇尚苦修,于是形成了一个新的黄教,并且渐渐取红教而代之。   为了和红教区别,他们穿黄衣戴黄帽。   罗藏洲华成名之后,人们讳呼其名,称他宗卡巴,藏语是湟水人也的意思。   宗卡巴有许多弟子,他死后,弟子中有两个最佼佼者,得以世世呼毕勒罕化身转生,传其衣钵——这就是后来的达赖和班禅。   宗卡巴逐渐由人变成神,被供奉起来,而宗卡巴的诞生地也就成为喇嘛教的麦加,并且逐渐修造舍塔,建筑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小经堂,是为塔尔寺。   数百年来,不仅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四川等地的信徒来朝圣者络绎不绝,而且亚洲的一些国家,如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日本的许多佛教徒,也常来研读佛经。   这个寺院在鼎盛时期的清康熙、乾隆年间,曾有三千六百名喇嘛;到解放前夕,还有一千八百多名。   一九五九年,他们分别组成三个生产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们走进寺院,完全进入了一个宗教的世界。   寺院里面的调子和气氛同外边不大协调。   我们乘车来的时候,看见青海的天格外蓝,蓝得透明,象蓝宝石。   青海的云朵格外白,白得耀眼,象一片雪。   山川、树木、田野、村庄,一切都那么明丽、清新。   穿红衣的公社妇女,骑骏马的藏族青年,嬉戏的孩子,长须的老人,都显得朝气勃勃,雄姿英发。   而在寺院里,光线是昏暗的,空气是郁闷的,节奏是缓慢的,调子是低沉的,概括起来是两个字闷寂。   似乎历史在这里被凝固了。   大金瓦寺前有几棵三、四丈高的树。   它的躯干略略弯曲,不象青海常见的白杨那样挺拔。   它的叶子呈卵圆形,前端细长,象女人的手那么纤细温柔。   我从来未见这种树。   陪同者告诉我,这是菩提树。   噢,这名字好熟,佛书上常提到它。   此树名的来源,还有一段故事。   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当年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坐着,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他就这样在树下解脱之道,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   从此,那地方被称为菩提场,那树就被称为菩提树。   菩提,佛家语是觉悟之意,那么菩提树也就是觉悟树了。   作为神话,这个故事是优美的,做为宗教宣传,这故事是虚谬的。   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认识。   而绝不能靠苦思冥想所能获得。   但是,历许多事情不都是从荒谬中走过来的么?而且,荒谬的事情,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有,后来也有。   例如,眼前这几棵菩提树,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宗卡巴的胞衣埋在这里所生,并且几百年来成为喇嘛教的圣物,被加意保护、供奉。   从前来这里朝圣的信徒,如果能摸一摸这几棵树,或拣几片树叶回去那便是佛光照耀,将获得无限幸福——不用说,那幸福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西天极乐世界;而在现实中,究苦者依旧究苦,幸福总是被权势者所垄断了。   那些拾得觉悟树叶的人们,对这一点倒是没有觉悟的。   我们走进大金瓦寺的殿堂。   正面是一尊镀金大佛像,光彩奕奕,神态安详。   两旁是几尊略小的佛像。   在这些佛像面前,放着一个长长的木制香案,案上放着三排大小不一的酥油灯,大者尺许,小者数寸,最里面一排是金的,外面两排是银的,上面镂刻着十分精美的花纹图案。   这些酥油灯已经守候在佛像面前数百年了,至今不减其耀眼的光彩。   想当年,酥油灯齐明,佛香高烧,表烟氤氲,袅袅升腾,几乎使信徒们的灵魂也飘荡起来,飞往佛界——然而他们的肉体却总是摆脱不了尘世的困扰。   我想起一藏族朋友的父亲,当年他抛儿撇妻,不远千里从西藏赶来这里求佛,跋山涉水,历尽辛苦,心可谓诚矣。   然而结果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