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节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节选 (一) 学习要求: 掌握重点字词: 常见字词,能够分析字形结构,明确本义和引申义,古今义的区别等; 注意虚词的用法及虚词连用;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名和字的关系。 一、关于孔子和《论语》 《论语》题目之由来: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班固《汉书·艺文志》) “论”:论纂,即编次;“语”,语言,专指孔子的话。 《论语》可简称为“论”: 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序》:“余是以少诵《诗》《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王利器集解:“汉、魏、六朝人简称《论语》为《论》。” 二、课文讲解: (四)公冶长 诛:责备,谴责。 《说文·言部》:“诛,讨也。从言,朱声。” 本义即用言语声讨。 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讨伐(口诛笔伐)→惩罚→杀死。 伐: 《说文·人部》:“伐,击也。从人持戈。” 本义即砍斫、击刺,征讨,攻打。《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 引申出名词“功劳”义:《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且旌君伐。” 又引申有“夸耀”义:《易·系辞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施: 施:《说文·㫃部》:“施,旗貌。从㫃也声。 本义为旌旗摇曳貌,引申有“散布,铺陈”义: 《易·干》:“云行雨施”,孔颖达疏:“使云气流行,雨泽施布。” 再引申指“显扬,表白”: 《淮南子·诠言训》:“功盖天下,不施其美;泽及后世,不有其名。” (五)雍也 画:繁体作“畫”。 《说文·画部》:“畫,界也。从聿,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昼: 《说文·画部》:“昼,日之出入,与夜为界。从畫省,从日。” (十)先进 注意古代汉语的比较句。 孔子的学生: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因:继,连续。 增添,累积。 《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饥馑: 《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饑,菜不熟为馑。” 饑饥饿的辨析(课本p.148、p.329页): 1、饑,饥荒,自然灾害,年成不好或颗粒无收,后简化为“饥”; 2、饥,生理感受,肚子饿,与饱相对; 3、饿,饿得很严重,危及到生命。 吃不饱的人叫饥民,饿死的叫饿殍。 如: 如五六十——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或者。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予秦地如毋予,孰吉?” 如其礼乐——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至于,却。 《荀子·儒效》:“乡是者臧,倍是者亡。乡是如不臧,倍是如不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 会同: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同义连文。 《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玄注:“时见者,言无常期。殷,犹众也。” 端章甫: 端,古代的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 《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郑玄注:“端者,取其正也。” 章甫:商代的一种冠。 《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作: 起来,起身。 何晏集解:“孔曰:‘置瑟起对。’” 刘宝楠正义:“作,起也。”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亦: 副词,仅仅,只是。 《孟子·滕文公上》:“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舞雩: 雩,本义指为求雨举行的祭祀。 雩祀、雩祭、雩祝均指祈雨的祭祀。 “舞雩”即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又指求雨的舞雩坛。 后指乐道遂志,不求仕进。 已矣: 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表示肯定的语气。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已’为语终之词,则与‘矣’同义;连言之则曰‘已矣’。” 让: 辞让,谦让,退让。 李斯《谏逐客疏》:“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也与(欤): 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的语气。 《论语·雍也》:“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 也者: 语气词,表疑问。 另外常用于句中,主语之后,表提示。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也”表示停顿并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者”有提示作用,表示下文将对主语作出说明或解释。 三、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1、同义关系: 颜回,字子渊。 《说文》:“回,转也。从口,中像回转形。” 本义指

文档评论(0)

开心就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