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 广为传播。 佛教盛行的原因 ①统治者的提倡与支持; ②佛教本身的欺骗性(戒律,轮回); ③战乱频繁,人们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 ④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⑤佛教适应了中国国情,渐趋中国化(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儒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二、程朱理学 理学的含义 “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 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1)“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指自然的普 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 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 的具体体现。 (2)理学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 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 位也被“理”取代了。 (3)理学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义理,以道体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存养功夫,以齐治平为实质,以成圣为目标。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王守仁(1472—1529) 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致良知” 含义:“致”就是达到; “良知”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 “知行合一” 含义: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 [误区警示] 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哲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四、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四、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郭巨,晋代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四、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⑴代表: 。 ⑵思想: ①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是“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就得天理。 心 理 反省内心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针对“格物致知” 1.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创立者): 三、陆王心学 阳明格竹   王守仁一开始对格物致知深信不疑。有一次,王守仁在院中面对翠竹,想格出理来,可他穷格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得到其理, 反而大病一场。从此,他就开始怀疑程朱理学,并在流放贵州时“顿悟”。? 花与人心有何关系?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讨论:王阳明认为“花”与“人心”有何关系?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材料一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哲学观:“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即理也)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