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二首·蒹葭》拓展阅读
美哉,《蒹葭》!
读罢《蒹葭》,只能叹息世间竟有如此绝妙的诗作,真是美不胜收啊!
《蒹葭》之美,美在她是一曲歌。《诗经》之诗,简陋重章重复、一唱三叠,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蒹葭》亦如是,可她独能传唱千年、历久弥新,必有其深层原因。《蒹葭》的题旨,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小序》说其“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也”,也有人认为《蒹葭》是怀人之作……愚窃以为,《蒹葭》是一曲追寻情人的恋歌。有位哲人说,人类的两大永恒命题是恋爱和死亡。《蒹葭》选择了其中最为浪漫的一个──恋爱。我以为,正是永恒的主旨赋予了《蒹葭》永恒的生命力。“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天原来的一个令人感伤的时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无限的没落令文士感伤“悲哉,秋之为气也”。可是这个秋天,情形有了些变化,似乎并不那么悲凉了。因为有位“伊人”,她“在水一方”,又如何能不让人心仪,又如何能不让人追寻呢!于是“溯洄游之”、于是“溯游从之”,可伊人隐而不现,真是急煞人也!追寻之人,颇似《关雎》中那小我私家,因为“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蒹葭》中的“伊人”与《静女》中的“静女”颇不相类。“静女”“爱而不见”,是因为她故意逗你玩,直到你“搔首踟蹰”她才款步而出,她是那么的顽皮,那么的可爱!而“伊人”,无论你如何追寻,她虽“宛在”,却不现身。我们只能从执着的追寻者的炽热的情感中臆测她应该是一位不染纤尘、令人神往的女子。千年之后,邓丽君用她那缱绻悱恻的歌喉演绎了一曲《在水一方》,令人倾倒。现录歌词,庶几有益。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美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美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门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偏向。却见依悉彷佛,他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门路曲折无疑。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彷佛依悉,他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美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恋爱是何等美好啊!歌因她流传千载,人因她繁衍万年!
《蒹葭》之美,美在她是一幅画。芦花苍苍、霜露清白、秋风瑟瑟、秋水茫茫,色彩虽不明快,但正如国画用“大泼墨”写意。《蒹葭》中的人和物若隐若现,朦胧飘渺,恰如黄山众景在云海中幻化,气象万千。这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美,后人亦屡试不爽,如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和宋秦观《踏莎行》中的“舞失楼台,月迷津渡”,都是这般情致。这种朦胧的意境美,后人亦有论述,清人叶燮在《原诗》中说:“其寄托在可言不行言之间……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眉目而见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模糊之境,所以为至也”。“言在此而意在彼”:《蒹葭》不仅仅是诗,她还在论述哲理──凡难得之物,必倍珍爱。你看那“伊人”,“难得”到了“未得”,难怪追寻者不畏艰险要去找寻她的踪迹了。
《蒹葭》之美,美在“洒落”。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经·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叔同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晏殊的《蝶恋花》写离愁别恨,怀人心切,悲怆难抑,五内俱摧,故曰“悲壮”;而《蒹葭》在舒缓的音调作用下,蕴藉而从容,故曰“洒落”。诚然,洒落和悲壮都是美的。但“洒落”的《蒹葭》,美的那么优雅,美的那么矜持!
《蒹葭》之美,美在超凡脱俗。秦职位居西陲,在音律上诚如李斯《谏逐客书》所说,是“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不如“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因为秦地尚武好斗,文化稍逊,故秦歌多豪爽而粗犷。可《蒹葭》却如此缱绻,与其它秦诗大相异趣。这也给我们一个启迪:在老子“不为天下先”的影响下,几多人因恪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湮没其才气,几多风华绝代的人因“潜规则”而选择寂静。文明若是如此,又何谈进步、何言生长!《蒹葭》正以其“差异音”而成绝响!
《蒹葭》的美远不止这些,然拙笔无法尽言之。谨以此献芹,望方家斧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