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
鲁人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教学教学案
【单元导读】
从先秦到六朝,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孕育,中国古典诗歌登上了一座空前的高峰。
虽然初唐诗歌的开端仍然弥漫着六朝的靡丽,但当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的题材,唱出永恒的宇宙人生主题时,在陈子昂、“初唐四杰”等诸多士人的努力下,“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创作倾向也终见强劲。盛唐诗歌的帷幕开启,扑面而来的是山水田园诗的清音远韵,是边塞诗的奇丽雄健;是李白的逸兴遄飞,是杜甫的沉郁顿挫。兴象玲珑的优美华章与风骨遒劲的壮丽交响,融会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史盛况。
意象与意境是形成古典诗歌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它们使得诗歌摇曳着言外之意与景外之韵,朦胧着一种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美感。本单元我们将从意象与意境出发,去领略诗歌长于抒情的魅力。
让我们由此认识唐朝的诗,也由此认识诗的唐朝。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2、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
3、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用评点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总体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将唐诗分为气象恢弘的初盛唐和姿态横生的中晚唐,所以总的设计目标就是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能够对初盛唐诗歌的“气象恢弘”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抽象的概念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李杜无疑是最佳人选,一是因为他们的诗作是无人能够逾越的高峰,二是学生初中背过多首两人的诗歌,对二人也比较熟悉。因此,将第一单元设为李白和杜甫两个专题去学习。以李白专题为例,讲读《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学生在诵读和赏析中初步感知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然后组织一个学生活动,梳理出学生初高中学过的所有诗歌,以意象和意境为切入点品味体悟李白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最后设计一个小练笔“我心目中的李白/杜甫”。两个专题之后,仍然是一个学生活动,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赏析《春江花月夜》,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训练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这一思路的设计就是想在唐诗宋词的学习中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体悟,读出他们的感受,写出他们的思考,真正学会去品味唐诗宋词的魅力。
【课时安排】总计9课时,讲读篇目4课时,学生活动5课时。
【学案示例】
《将进酒》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清李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先世罪迁中亚碎叶,后随父迁居四川绵州隆昌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号青莲居士。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二)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一入长安时期(725——742)
开元十三年(725),为了实现“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李白离开四川,漫游洞庭、江浙一带。后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定居湖北安陆。开元十八年(730)前后,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李白不愿意走应试入仕之路,而是希望通过扩大自己的声名以一鸣惊人。这一时期,他四处漫游,广泛结交著名文人和道士,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名动京师,上达天子。
(三)长安供奉翰林时期(742——744)
天宝元年(742)李白被玄宗征召入京,虽优宠有加,供奉翰林,但不过是被当作宫廷侍臣,根本无权过问朝廷政事,抱负无由施用。加上亲眼看到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愤懑不平,于是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后受谗毁,请求放还,于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这是李白生活和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
(四)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汴梁、齐鲁、江浙、燕赵。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又到齐鲁,金陵,还到过幽蓟等地。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抒发了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忧虑时局所产生的强烈的悲愤孤傲之情。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一762)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于庐山。至德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