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之四 人们为什么能够合作 ——纳什均衡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汉)刘向《战国策·燕策》 更为通俗的经济学幽默 一农户在杀鸡前一天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 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 当对手知道了你的决定后,就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描述、分析多人对策行为的理论,由棋奕、桥牌、战争中借用而来,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如在用来表现寡头间相互依存的竞争特点便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现代经济博弈理论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莫根施特恩(Oskar Margenston)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 博弈论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决策相互影响的理性人是如何进行决策以获取最大收益的。 博弈:多人决策过程 引例:田忌赛马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参与者(player)(博弈方、局中人、对局者):即有哪些人参与博弈。一般至少有两个参与者。 策略(strategy)与策略空间(strategy set):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行动;当他行动时,他具有什么样的信息;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结局(outcome):对参与人的不同行动,这场博弈的结果或结局是什么 报酬(payoff)(支付)与报酬函数(payoff function):博弈的结果给参与人带来的好处。可以用报酬矩阵(支付矩阵、得益矩阵、赢得矩阵)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1950年春,从事博弈论研究的数学家艾尔·塔克从普林斯顿大学来到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由于数学系办公室不够,只得在心理学系找了一间办公室。一天,一位心理学家敲开他的门,表示对博弈论的好奇,问他能否为心理学家做个报告,在这次报告会上,塔克第一次提出了囚徒困境模型,这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了。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如果两个疑犯都能够选择不坦白的话,他们将明显地得到一个更大的收益,但由于两人的信息无法沟通,选择不坦白并不是两人的理性选择。对于两人而言,不管对方坦白或是不坦白,自己选择坦白都是更优的选择,因而,{坦白,坦白}就是均衡战略。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为什么理性的囚犯,却无法得到最好的结果呢?要明白其中的玄机,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博弈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纳什均衡。 纳什的故事 很多人都看过2001年美国环球公司出品的电影《美丽心灵》,这部分别获得2002年全球奖和奥斯卡四项大奖的影片,取材于同名传记,艺术地再现了数学天才、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之一、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三十年又奇迹般恢复的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传奇人生故事。影片连同银幕背后的人物原型,深深震撼了全世界人们的心灵。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 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西弗吉尼亚布卢菲尔德。像所有的天才儿童一样,儿时的纳什是一个性格孤僻,成天着迷于做各种实验的孩子。 纳什的妹妹玛莎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时说:“当我和我的朋友外出的时候,总是要担起带上哥哥的任务。不过我觉得这并不能让我那古怪的哥哥变得容易相处些。” 纳什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如今的卡内基大学)就学的时候,一位教授将纳什称为“高斯第二”,以此来形容这个学生的数学才能。在此期间,纳什选修了一门国际经济学课程,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命题的兴趣,并写下了《讨价还价问题》一文,发表在大名鼎鼎的《计量经济学》杂志上。 由于在数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纳什20岁毕业时,学校在给他理学学士之外,同时授予他硕士学位,并且推荐他到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纳什带着梅隆大学杜芬教授只有一句话的推荐信“这个人是天才”,师从艾尔·塔克教授。 他的同学认为他是个社交能力极端不发达的人。孤僻、怪异、有距离感。但是没有人敢于和纳什发生正面冲突。大家不但害怕他的坏脾气,也害怕他的强壮。和他超乎常人的智力类似,纳什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普林斯顿,纳什对许多数学学科都表现出兴趣,如拓扑学、代数学、几何学、博弈论和逻辑学。着手准备博士论文时,他决心独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课题。最终,过去曾思考的讨价还价问题引导他建立了非合作博弈论的基本原理。1949年,21岁的纳什写下《多人博弈的均衡点》一文,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这是现代非合作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奠定了44年后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 什么是纳什均衡 我们知道,在下棋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最佳策略。这种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