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港集箱情况介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港口篇 武港集箱情况介绍 一、良好的地理位置 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俗称杨泗港)位于长江北岸,汉阳鹦鹉洲头,距长江一桥3公里,距长江三桥2.5公里,紧临“两区一园”:距沌口经济开发区5公里、距东湖高新开发区10公里、距吴家山台商工业园10公里。水路联结长江6省2市,公路贯通318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铁路通达京广、京九、襄渝铁路以及沿海各港。 二、在外贸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司是由武汉港口集团、上港集箱、上港集箱(澳门)公司、武汉长伟、武汉中货、武汉外理六家单位出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于2003年6月1日正式运营,主要从事外贸集装箱港口装卸、运输及装拆箱,货运代理,散杂货装卸、托运、仓储以及提供相关的延伸服务。公司合资改制后,投入6,000多万元对港区堆场、设备实施全面改造,将集装箱年吞吐能力提升到25万TEU。通过对港口硬件条件、服务功能不断的建设发展,以及对本地区集装箱水运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大大畅通了集装箱水运渠道,规范了行业行为,对整个武汉地区的集装箱总量连续5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全湖北省7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货物在我司装卸,我司已经成为本地区进出口货物主通道和主口岸,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专业国际集装箱码头。 三、不断提升的服务能力 公司码头岸线长260米,集装箱专用泊位2个;专业集装箱堆场10万平方米;仓库1座,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各种专业集装箱装卸机械40余台,其中主力设备有:装卸桥1台、台架吊2台、正面吊2台、龙门吊4台、堆高机1台、集卡车12台等;建立了TOPS集装箱码头管理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以及无线终端系统,有效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基本上实现了船舶装卸准班率100%的质量目标。200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万TEU,200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万TEU,2005年完成17.8万TEU,预计2006年完成23万TEU。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江“黄金水道”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集装箱水路运输产业也将得到较快的发展。据省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湖北省集装箱总量将达到100万标准箱,杨泗港必须具备50万标箱的能力。公司控股单位武汉港务集团已将集装箱二期扩建工程纳入到重点工程,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国家交通部和发改委的联合审查,二期扩建工程已于今年下半年开工,投资3.35亿元人民币,新建2个5000吨级泊位,新建20万平方米的集装箱专业堆场和道路,添置设备装卸桥3台、龙门吊6台、以及其他集装箱专用作业设备并将于2008年底全部竣工。工程完工后,整个集装箱港区的设计吞吐量能力将达到50万TEU 四、外贸主口岸主通道的地位已经确立 公司是武汉市最早对外开放的码头之一,现已发展成为湖北省外贸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集散地,每月的航班数量达到280多航次。2003年8月1日,公司开通了武汉到上海的直达班轮航线,将武汉到上海的航运时间由通常的4天缩短为3天,减少了运转周期,给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外贸出口业务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武汉地区最大的集装箱口岸码头,外贸口岸服务功能在不断完善。公司新建的2000平方米的口岸联检大楼集中了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监督、码头业务受理以及船代、货代等单位,实现了“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实施港口大通关建设方案,与海关、检验检疫局一起对运抵港区的进出口集装箱共同实施“一次移箱、一次开箱”查验,减少查验时间,提高通关速度;与海关联网的电视监控系统,不但为海关严密监管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港口作业调度提供了现代化管理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更好地为外贸经济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6年武汉港开通了洋山直达航班,定期挂靠杨泗港,实现了从武汉55小时到达上海的目的。武汉港将以“江海直达”为契机,努力打造武汉航运中心,实现武汉港的“三主地位”。 1、江海直达成为了打造华中航运中心的关键举措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丰富的货源促进了中西部港口集装箱量持续增长(见附表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吞吐量完成情况)。 附表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吞吐量完成情况 (单位:万TEU) 年份 港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增长率 重庆 3.50 8.14 9.03 13.80 18.10 31% 长沙       5.6563 7.58 34% 宜昌、荆州 0.6112 0.9373 1.2904 2.15 3.20 49% 武汉     13.00 17.98 24.29 35% 自2005年11月上海洋山港建成投产以来,长江中下游各港因势而动,努力打造长江中转港,以提升竞争力。武汉区位优越,地理居中,西联川渝,南接湖南,辐射河南,腹地广阔。从武汉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