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西部暴恐案件刑事判决中若干问题研究
一、近年公开判决的暴恐案件概述
1.和田劫机案(2012·6·29-2012·12·11)新疆和田“6·29”劫机案昨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宣判。法庭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劫持航空器罪、爆炸罪等数罪并罚,分别判处被告人木沙·玉素甫等3名被告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阿里木·木沙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鄯善袭警案(2013·6·26-2013·9·12)新疆吐鲁番地区中级人民法院12日对鄯善县“6·26”暴力恐怖案件一审公开宣判如下: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放火罪数罪并罚,判处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等3名被告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艾克拉木·吾斯曼有期徒刑2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3.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公园北街爆炸案(2014·4·30/5·22-2014·12·8)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8日依法对“4·30”暴恐案和“5?22”暴恐案一审公开宣判分别如下:(1)法院分别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爆炸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吐尔松·阿木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牙力坤·阿木提等3名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参加恐怖组织罪判处被告人伊斯玛依力·玉苏普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2)法院分别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数罪并罚,判处阿卜力孜·达伍提等6名被告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肉孜麦麦提·吾布力艾山等2名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木海买提·依比热合木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参加恐怖组织罪判处阿布迪力米提·麦合木提等2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4.莎车袭警案(2014·7·28-2014·10·13)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对“7·28”暴恐袭击案部分被告人作出一审判决并公开宣判,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放火罪、绑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分别判处奥斯曼·阿卜来提等12名被告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热合曼·萨德尔等15名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艾力·图尔荪等9名被告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阿尔孜古丽·阿曼等20名被告人二十年至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另有2名被告人被判处缓刑。
5.清真寺大毛拉遇刺案(2014·7·30-2014·9·28)新疆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杀害玛目居玛·塔伊尔大毛拉一案,依法以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艾尼·艾山等1名被告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阿塔吾拉·吐逊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案件判决中主要罪名研究
通过上述几起宣判案例可知,各地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处以刑罚的罪名归纳起来主要如下:(1)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2)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劫持航空器罪;(4)非法制造、买卖爆炸物罪;(5)故意杀人罪;(6)绑架罪。这几条选择性罪名几乎全部出现在上述的罪名当中,笔者试图结合案件经过,分析我国《刑法》中已规定之上述罪名,能否完全契合被告人之犯罪行为。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本罪是上述判决中均被引用的罪名。有学者认为,本罪的犯罪客体应当是国家安全,因为在现实发生的许多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的具体案件,在犯罪的进行过程中往往出于不同的政治意见、宗教倾向而策划犯罪,意图颠覆政权。而笔者认为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因为其所侵害的是一个复杂客体,恐怖分子犯罪手段的暴力性和破坏性的特征,虽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等法益造成多层次的侵害,但主要客体仍是公共安全,若将所有恐怖事件定义为国家安全,反而会不利于打击现阶段诸多“独狼式”的恐怖袭击事件。原因并不是它对哪个国家的内外部的安全造成危害或威胁,而是它的实施将所有无辜群众的合法权益置于可能受到侵犯的境地。所以我国刑法立足于对恐怖事件的全面防范,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归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
(二)资助恐怖活动罪
上文6起案件的判决中仅有1起引用了本罪,但不代表着本罪名不重要,而是很多资助行为具有高度的隐密性,且即使抓住相关嫌疑人也通常无法获得足够的证据佐以罪名。我国《刑法修正案(三)》中所以明确规定:“惩治恐怖活动犯罪,是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两高一部“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知是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人员而为其提供经费,或者提供器材、设备、交通工具、武器装备等物质条件,或者提供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