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血管造影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doc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血管造影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血管造影在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显影清晰准确,一直以来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因其需要创伤性的血管插管,并发症较多,费用高,而不作为筛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简单方便,能提供解剖信息,可显示血管管壁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更能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测量大小,已应用于心脏冠状动脉系统及周围血管疾病诊断。然而,超声图像分辨力较差,成像质量受限制较多,难以对血管整体显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安全、无创、图像清晰,能分辨斑块性质;其缺点是成像速度慢,对钙化斑不敏感。 CT是当今医学影像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发展,CT技术已经历了常规CT到螺旋CT再到多层螺旋CT的发展过程。CT检查部位也由原来局限于头颅(1972年)向体部实质性器官(20世纪80年代初期)再到细小结构,如显示中小血管(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方向发展。以往单、双层螺旋CT由于层厚较大及扫描速度、图像分辨力等的限制,对血管显示能力不足,尤其是中小动脉,无法达到早期诊断及准确诊断。64层以上的多层螺旋CT,以其快速容积扫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血管成像功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的血管疾病诊断。其中,64层以上的多层螺旋CT在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灶及判断狭窄程度等方面已显示出巨大优势。同样,64层CT对外周大范围的中小血管都有良好的显示作用(图2—1),对于发生于动脉的粥样硬化能作出早期而准确的诊断(图2-2)。 目前,CT设备不但实现了更快的扫描速度、更薄的扫描层厚、更大的覆盖范围、更高的图像质量,而且在实现更低的X线剂量、更快的采集与重建速度、更便捷和多样的图像后处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加上无创性检查,使CT在外周动脉检查上,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64层以上的螺旋CT技术,真正实现了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力,可以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进一步拓宽外周动脉CT检查手段的应用范围。 外周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是经周围静脉高速注入含碘对比剂,在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期,用螺旋CT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数据采集,由此获得的图像再经各种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获得三维血管影像。CTA不但可以应用于四肢较大血管的检查,对手掌的小血管检查也成为可能(图2-3,图2-4),并且结果更加可靠。多数学者认为CTA技术与传统DSA检查结果同样准确,而且价廉、无创,单纯从诊断的角度来说,CTA正逐步取代DSA。 图2-1 男,56岁。左手发冷、麻木半个月, 图2-2男.66岁。头晕数月。图为颈动脉 加重伴疼痛l天。诊断为左锁骨下动脉闭塞。 CTA。左图为CT容积再现技术(VR)成 CT最大密度投影(MIP)图示:左锁骨下动脉 像,右图MIP图示:右颈内动脉起始部有 分出左椎动脉及甲状颈干后以远闭塞(箭头所 小的粥样硬化斑(箭头所示)。 示】。 图2-3 CTA的VR成像,显示手掌小血管。 图2-4 CTA的MIP成像,显示手掌小血管。 一、CTA扫描方法 1.多层CT常规扫描方法 扫描时,将被检查的靶血管置于扫描野中央,嘱患者制动。对外周靶血管,尽量采用小的扫描视野( FOV),以获得局部放大扫描图像(靶放大)。采用薄层(层厚0.5~0. 625mm)扫描,球管旋转一圈0.37~0. 5s,多层螺旋CT扫描已淡化了螺距(pitch)的概念。常规扫描所用条件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通常先平扫,然后再进行增强扫描。 2.碘对比剂注射方法 增强扫描时,由于CTA的对比剂是经静脉注射通过心脏输出再到靶血管,患者的心脏功能各异而循环速度不一,使得对比剂到达靶血管的时间各不相同,加上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完成靶血管的扫描时间短,因此,掌握对比剂到达靶血管的最大峰值时间进行扫描是获得高质量CTA图像的关键。对比剂注射速度、注射剂量和扫描时间都是关键因素。 通常对比剂注射速度是4ml/s,注射剂量是1.5ml/kg。外周动脉及其中小分支CTA扫描时间可凭经验延迟,但准确的最佳延迟时间要通过小剂量预试验,或采用螺旋CT机自带的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来实时监测血管内对比剂的浓度以评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于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CTA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腘动脉监测触发扫描,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3.低辐射剂量CTA方法 CTA检查方法简便、快速、相对无创,并能提供清晰、准确、立体的外周动脉血管影像,临床应用病例数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X线电离辐射损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致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