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希望倔强地行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怀希望倔强地行走 她是一个风风火火、爽快干练、一刻也不愿停下脚步的人,每天都忙碌着、奔跑着,认真负责几近偏执……虽然毕业后只见过一面,但是听说了她爱生如子、倔强担当、大孝大爱的事迹后,还是常常令我无法释怀…… 这是同学笔下的王桂香。 10月11日,记者来到武陟县大封镇,这是一个紧临黄河大堤的乡镇。 路边晾晒着玉米、花生,昭示着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刚刚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告诉人们,这也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 司马岗村是大封镇一个普通的村庄,3000多口人,在当地不算是大村,2016河南最美教师——王桂香的事迹就与这个村紧密相连。 在司马岗小学,王桂香以她那特有的“风风火火、爽快干练”和“爱生如子、倔强担当”,让这所一度关停的小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司马岗小学的新生 司马岗小学就在村子的中央,四周被村民的宅基地包围,学校大门对面的墙上,挂满了村民刚刚收获的玉米棒。记者来到学校时,一不留神竟跑过了。 10:40,记者走进静静的校园,轻轻推开二年级的教室后门。 豁然,一股浓烈的学习氛围与校园的宁静形成巨大的反差。 “同学们,谁愿意上来找出图中有几个角,谁就能获得老师的拥抱!”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上讲台。 教室的多媒体显示屏挂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二年级的孩子还小,够不着,得到回答问题机会的同学,被王桂香抱起来指出答案。 与其说孩子们兴奋于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倒不如说他们更享受被王老师抱起的那一刹那。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依然簇拥在王桂香周围,讨论刚才课堂上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王桂香蹲下身来,用粉笔在地上画出图形,继续跟孩子们认真讨论。 司马岗小学原来有100多名学生,可到了2014年,学校突然没了学生,只好关停。大封镇中心校校长褚通顺告诉记者,导致司马岗小学窘境的原因,是学校教师结构老化,村民对学校和老师失去了信心,纷纷送孩子到县城和周边的私立学校上学。 然而,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花销让很多家庭承担不起。 2015年5月,司马岗村民代表及村委代表10多人,齐聚大封镇中心校,强烈要求中心校委派校长和教师重建司马岗小学。 可这棘手的问题谁也不愿意来做。 2015年8 月,中心校决定由王桂香到司马岗小学担任负责人。 当时的王桂香,是大封镇中心校的教学主管,负责全乡小学的语文、数学的教研和新教师培训,还担着大封镇初中初三年级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之所以愿意接手司马岗小学的重建任务,王桂香首先想到的是村民们的希望不能回避,其次作为镇中心校的教学主管,她要带头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在当地,十里八村都知道王桂香是个好媳妇,大家相信她一定也会是一位好校长。大家也知道,王桂香是一个好老师,她是河南省首届农村骨干教师、焦作市优秀教师、武陟县优秀班主任、武陟县“百名名师”,多次获得县优质课一等奖。大家相信,她来了,教学一定不会差。 王桂香来,学生也就来了。家长们领着孩子纷纷来报名,有的在私立学校缴了报名费也重新选择了司马岗小学。 2015年秋季开学,司马岗小学居然招收了32个学生。 冷清了一年的司马岗小学,重新恢复了琅琅书声。 一切从零开始的艰辛 今年秋季开学,司马岗小学又招收21名学生。根据年龄重新编班后,一年级29名学生、二年级24名学生。司马岗小学开始有了稳定的生源,各项长远规划也提上日程。 王桂香通过中心校,向县教体局申请了新的课桌凳、床铺和餐桌。镇中心校又给司马岗小学增加了一名特岗教师。 “村民们愿意掏钱上私立学校,就是冲着孩子们可以在学校吃住。我们这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照顾孩子们的吃住,精力真的跟不上。”王桂香说,“村民们需要,我们学校就要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记者到学校的当天上午,王桂香得到通知,县教体局为学校配发的新课桌凳已经到货。 一下课,王桂香就张罗着到附近的东岩学校接收县教体局配发的课桌凳,她想让孩子们下午上课就用上。她就是这样一个风风火火的人。 吃过午饭,王桂香就带门卫师傅赶往东岩学校。 运输工具是一辆大型的机动三轮车。驾驶室除了驾驶员,只能再坐一个人。王桂香就让同去的岁数大的门卫师傅坐,自己则站在后边的货厢里。 伴随着“突突突”的发动机声,三轮车奔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 秋风从王桂香的脸颊上吹过,凌乱了她的长发。这一刻,记者瞬间明白,生活就是这样让这个1978年出生的女教师,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显成熟,或者说是苍老! 过去的这一年,重建司马岗小学对王桂香来说,是那么刻骨铭心。 2015年8月,王桂香带着两名女特岗老师走进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校园,一切从零开始。 学校里没有男教师,她们踩着桌子换灯泡,爬上梯子粉墙壁,拿着锤子钉窗纱,拿起剪刀制教具。 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她们一起办板报、制作粘贴画、张贴喷绘图。 为了让孩子们既节约开支又吃得好,她带领老师们除去校园里的荒草开辟了菜园。 每天早上7:40,王桂香准时到校,第一件事情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