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珠草与林黛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绛珠草与林黛玉 ——中国传统文学中草的文化内蕴与林黛玉形象论析 李莉森 内容提要 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前生为什么是一株绛珠草这一问题为切入,在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绛珠还泪与神女等上古神话确有相关的基础上,探究了绛珠草来源于神话传说和文化传统的意蕴,分析了绛珠草与林黛玉的外在形象及内在气质的相似,从而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更好地解读林黛玉形象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 《红楼梦》;林黛玉;绛珠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了很多意象来衬托作为主角之一的林黛玉———其中既有人文意象如湘妃、西施等,又有自然意象如斑竹、芙蓉花等,用以隐喻林黛玉的相貌或性格或思想或命运。不仅如此,曹雪芹还为她设计了一个“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林黛玉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草,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后来下世投胎为贾宝玉),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得个女体(即太虚幻境之绛珠仙子)。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绛珠仙子下世为人为贾宝玉流一生的眼泪,最后泪尽而亡,魂归离恨天[1]8-9。在这个美丽的神话中,绛珠草独特的意象历来受人们关注,很多学者对此作了研究。其中关于其原型比较有影响力的考证有两种:一种是人参[2],另一种是灵芝[3]。这里笔者并不想研究绛珠草的原型,而是要探讨曹雪芹独独把绛珠草意象安排给林黛玉的深意。其实,“还泪”的情节并非曹雪芹首创,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博物志》又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今本无)这“泣珠报恩”传说应该是最早的“还泪”故事[4]420。 很多研究认为绛珠草应该是一种生有红色果子的草,《说文解字》言:“绛,大赤也。”甲戌本侧批“点‘红’字”。“珠”则应该就是指现今所说的圆球状体,或说眼泪形状的,因有“泪珠”的说法。脂砚斋于《红楼梦》第一回“有绛珠草一株”旁写有批语:“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明确指出“绛珠”乃“血泪”之意。这正好符合了“绛珠还泪”的神话主题。那么,林黛玉的前身为什么是一株“绛珠草”呢?曹雪芹为何不遵循中国古代的审美习惯———把美女写作娇花的化身,而是设计成一棵草呢?我们是否可以推想:林黛玉形象和“草”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文化内涵,曹雪芹为了使林黛玉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借助了“草”意象所具有的历代中国文人赋予的精神特质。 一、草的袅娜纤弱与林黛玉的形体相貌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六回宝玉在警幻仙境看到了报了灌溉之恩重返归真境的绛珠草:“惟有白石花阑围着一颗青草,叶头上略有红色,但不知是何名草,这样矜贵。只见微风动处,那青草已摇摆不休,虽说是一枝小草,又无花朵,其妩媚之态,不禁心动神怡,魂消魄丧。”[1]1544-1545这是书中唯一一处详细描写绛珠草状貌的地方,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棵蕴含灵气的仙草的纤细、袅娜、妩媚、风流。再看第五回宝玉初见黛玉时对她的形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1]49林黛玉这“袅袅婷婷”“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1]39正是绛珠仙草的幻化,也难怪薛蟠一类的凡俗之人“忽一眼见到了黛玉的风流婉转,已酥软在那里”[1]343。 二、草的奇妙灵异和林黛玉的才华气质 在上古神话中,对“草”的记载均是具有特殊灵性和奇异功效的。《山海经》就有大量这样的记载。如《中次七经》:“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服之媚于人。”[4]399《西山经》:“符禺之山……其草多条,……如婴儿之舌,食之使人不惑。”[5]358《中山经》:“牛首之山,有草焉,命曰鬼草,……服之不优。”[5]359如此种种,我们可以断定,“草”在我国古代传统中,是极其富有灵性的神圣之物,不是一般的植物可以相比的。 林黛玉是个充满灵气的女子,从小生得“聪明俊秀”。在大观园中,她的诗才压倒众人。她喜欢任性而为,无拘无束,恨不得溶化在永恒的诗情画意之中。她关心的是个体生命的幸福与否,她追求的是惺惺相惜的纯洁爱情,厌恶为功名利禄而蝇营狗苟。贾雨村第一次提起林黛玉,评价说“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1]32。整个《红楼梦》中的数量庞大的青年女子,确实无一可以与黛玉媲美,她的灵性、才华、气质、思想、志趣、情操,都是如诗如画一般唯美缥缈,超越一切凡间女子。林黛玉在文学上的才华在《红楼梦》中非常耀眼,第五回黛玉的判词中一句“堪怜咏絮才”正是用晋代才女谢道韫的典故来赞扬林黛玉的诗才;黛玉还是一个口齿伶俐、博古通今的才女,她能自然地化用典故,也能用三言两语逗乐所有人;不仅如此,大观园中多处景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