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色与谐和感 在音色的鉴别中,涉及到的只是最初的0~7个谐音,再往上更高阶次的谐音对音色的贡献并不显著。 根据听觉的位置理论,复音中各阶谐音在基底膜上所对应的共振区域呈对数分布,因此越高阶的谐音对应的共振区域越彼此聚集,甚至彼此覆盖,到第6阶以后的谐音,相邻的两个谐音的在基底膜的两个对应区域之相互混迭,并覆盖在一个临界带以内,很难在感觉上将它们彼此分开。 频谱成分不同,音色的主观感觉也就不同,例如,音色呆板、干涩则说明缺乏足够的高阶谐音;音色明亮、高亢表明高阶谐音丰腴;而当偶次谐波不存在时,声音则显得低沉,不够明亮。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主要内容 听觉生理系统 响度感分析 音调感 音色与谐和感 人耳感知特性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人耳感知特性 掩蔽效应 双耳定位 哈斯效应 空间感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掩蔽效应 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另外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叫掩蔽效应。 [掩蔽量] 听阈提高的分贝数 [掩蔽阈] 提高后的听阈 一个声音能被听到的条件是这个声音的声压级不仅要超过听者的听阈,而且要超过它所在背景的噪音环境中的掩蔽阈。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几种典型的频域掩蔽 纯音对纯音的掩蔽 窄带噪声对纯音的掩蔽作用 宽带噪声对纯音的掩蔽 频域掩蔽 频域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作用时发生掩蔽效应,又称同时掩蔽。 掩蔽声在掩蔽效应发生期间一直起作用,是一种较强的掩蔽效应。 掩蔽效应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纯音对纯音的掩蔽 (1)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效果随之增加,而且掩蔽音愈强,它的影响范围也愈大,即能掩蔽更多种频率的声音。 (2)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声音的影响最大。 (3)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 掩蔽效应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窄带噪声对纯音的掩蔽 窄带噪声的掩蔽作用要大于与窄带噪声中心频率相等且强度相同的纯音的掩蔽作用。 声压较低时,窄带噪声的掩蔽区域仅限于中心频率附近较窄的范围内 声级越高,掩蔽区域越宽,且对高于中心频率的声音掩蔽作用较大。 宽带噪声对纯音的掩蔽 一个宽带噪声可以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对纯音产生掩蔽作用。 和纯音掩蔽相似,低频声对高频声的掩蔽作用较强; 而高频声对低频声掩蔽作用相对要弱一些,并且掩蔽声级越高,掩蔽量越大。 掩蔽效应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时域掩蔽 超前掩蔽:5ms-20ms 滞后掩蔽:50ms-200ms 在时间上相邻的声音之间的掩蔽现象,称为时域掩蔽。 产生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掩蔽效应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双耳定位 双耳定位是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 对声源方向的判断,主要有三种双耳线索: 强度差 IID 时间差 ITD 相位差 IPD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双耳能够定位的主要原因是到达双耳的声音存在强度差、时间差、音色差。 对于中高频声音,强度差起主要作用;对于低频声音,时间差起主要作用。 双耳定位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人耳判断声源的方位主要靠双耳定位,对时间差和强度差进行判断。 人耳的水平方向感要强于垂直方向感。 通常,频率高于1500Hz强度差起主要作用;低于1500Hz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 双耳定位 声学基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