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语文寒假古诗文阅读训练 “人物传记”主题.docVIP

2012年高二语文寒假古诗文阅读训练 “人物传记”主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 用心 爱心 专心 “人物传记”主题 蔡文姬 ?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列传》)   【知识链接】蔡文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她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她的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鉴赏训练】   1.下列句中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适河东卫仲道 适:到……去   B.而重嫁于祀 重:多,这里指嫁妆丰厚   C.犯法当死 当:判处   D.犹能忆识之不 识:知识、学识   2.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直接表现蔡文姬“博学有才辩”的一组是   ①文姬诣曹操请之 ②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③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 ④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⑤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丈夫去世,膝下又无子,蔡文姬回到家中重新过上安宁平静的日子。   B.蔡文姬在北地流亡了十多年,后来因她父亲蔡邕的好友曹操痛心其没有子嗣,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蔡文姬才得以归汉。   C.董祀犯法,蔡文姬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免于一死。   D.蔡文姬父亲留下的书籍,没有能保存下来,但她能记诵四百余篇。曹操派出书吏,帮助蔡文姬整理成书。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2)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3)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西 施                    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知识链接】曹雪芹(1715~1763年),清代小说家。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在此作品中又体现了他诗人的天赋。书中诗词歌赋的运用,对人物塑造、情节展开起了很好的作用。此诗就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感慨自身身世而借历史人物抒发感情的佳作。诗中人物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赏析】历史的长河,浩浩汤汤,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演绎了它的雄伟壮观,又有多少文人才士使其深厚而丰赡,但也因一些娇美如花的女子徜徉其间而增添了柔媚气韵。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其天生丽质,几乎成了美的化身和代名词,甚至于一代文豪苏轼在写西湖美景时,也做了如此的比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施的美似乎无法用笔描绘,无法用文字摹写,真正有记载的仅仅是一个近乎神话的“沉鱼”之说。再是文笔丹青、写作大家也只能笨拙地说西施禀有倾城之貌。可是再美丽也有凋谢的时候,西施也随历史的长河流逝而去,但是她的名声却早已沉淀,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她的命运因与越王卧薪尝胆、灭吴复国联系在一起,更使柔媚中又多了巾帼报国的坚定与厚重。她忍辱负重,凭美色与技艺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无心国事,为越王的东山再起作了最好的铺垫。可是在如此高尚的爱国情操背后,又有多少人了解西施内心的孤寂凄凉?在异国他乡的深宫幽院里,她怀念着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里虽然没有锦衣玉食,没有前呼后拥,但拥有的却是恬美舒适。人们只会嘲笑丑女东施,却不知东施拥有着西施最为羡慕的东西——自由。东施虽然粗茶淡饭、葛布陋衣,虽然辛勤劳苦、卑微无势,但是她的心却是坦然平静的,她不会孤寂苦闷,不会牵肠挂肚望眼欲穿,因为至少和亲人在一起。   这首诗是曹雪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b823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