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人戴上“胸针”,外出跌倒家人即知 2014年11月06日01:50 新闻晨报 □记者 林颖颖 杨育才 董川峰   一场矿难发生后,矿上和井下被困人员如何通信和定位?海底电缆发生故障后,如何第一时间找到故障点?独居老人在家发生意外,如何通知其子女或者监护人?在第16届工博会上,来自复旦、同济、上海海事大学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部分参展项目,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解决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光纤定位300公里外人员   在本届工博会上,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全光纤隧道(坑道)事故人员辅助救援系统。   据介绍,在坑道或隧道内发生灾害时,该救援系统最远可实现距离300公里的全光纤传感,检测幸存人员的求救信号、定位人员被困位置,甚至实现被困人员语音的单向传递。目前该救援系统已在山西大同唐山沟煤矿中进行试点应用。 该救援系统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为复旦光纤研究中心研发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该技术利用光纤弹光效应,可将原本用于通讯的光缆直接作为传感缆使用。这套系统可按照隧道或坑道内具体的复杂形状进行灵活布设,实现远距离信号传输;在井下部分只有光缆,本身无需供电、无电磁辐射,可在积水、潮湿等环境长期工作。   磁感应可穿透300米岩层   矿难发生后,如何保证矿上和井下被困人员的通信是个极具挑战的问题。一方面有线通信由于电缆、光纤、供电等被砸断而不可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无线信号(例如WiFi、2G/3G/4G等)由于受限于物理传播特性,最多只能穿透几米的岩层,也无法用于矿难发生后的矿上和井下人员通信(一般矿井深度都在上百米甚至上千米)。   同济大学研发的是一种基于磁感应技术开发的新型通信设备,可有效穿透岩层、煤矿、泥土、混泥土、冰层、水和金属等介质,实测表明该设备能穿透300米岩层。该设备外形轻巧,可以移动部署,矿工也可以便携使用。   海底海缆有了“眼睛”   长期以来,由于无法对埋在海底的线缆进行安全监管,海底光缆安全完全听天由命。   上海海事大学安博文教授团队研发的“复合海缆在线监测系统”,在不改造现有海缆结构、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连续实时对海缆异常温度升高及锚挂等外部危害进行安全预警,海缆如同凭空长出一双眼睛,可以对海缆亚健康状态早发现、早警示,实行全天候、分布式监控。 手机可远程监控老人状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刘翔老师研制的一款可侦测、反馈独居老人异常信息的系统的“i-well智慧养老系统”在工博会现场引起关注。   这款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如胸针大小的运动感知设备。老人戴在身上,千里以外的儿女或是家属就能完全掌控老人的行踪。   刘翔介绍,家人只要在自己的手机上事先下载一个特定的App软件,与“U盘”通过蓝牙连接。一旦老人在外出或是家中发生跌倒、晕倒等紧急状况,该系统就会将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老人的家属。“系统还能通过呼吸的频率侦测老人的情况,如果在睡梦中发生呼吸异常,感知设备也会开启报警状态,通知家人。”   据悉,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成果转化,在江苏泰州的养老社区和日本东京名古屋某养老社区试点,应用于普通家庭。 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去除核反应堆退役 2013年10月29日 05:00 解放军报 我有话说(801人参与) 本报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钱晓虎、张科进报道:巨鲸卧波、远山如画,一艘退役核潜艇静静地停泊在军港码头。一群来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列队登艇,进行例行养护。不久之后,这艘游弋大洋40余载、获得诸多荣誉的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将离开这个军港,作为一件展品供世人参观。   海军第一艘核潜艇退出现役,并完成核废料、核反应装置及相关设备的安全、彻底、稳妥处理,标志着我国核潜艇从研制生产、使用管理到退役处置形成全寿命保障能力。   核潜艇从下水入列到退役处置,每一步都充满风险与挑战。如何安全、彻底地处置退役核潜艇,不仅是横亘在中国军队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全世界所有使用核动力舰船国家的一道难题。目前世界上流行着多种退役核潜艇处理办法,比如海上处理法、荒港停泊法、荒漠处置法等。这些简易处理法,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给世界留下安全隐患。   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的核潜艇如何退役?总部、海军对核潜艇的退役处置高度重视,很早就组织开展了技术论证和预先研究。具体承担任务的某潜艇基地,把科学精神、创新理念贯穿在从方案论证、技术准备到工程实施的每一个具体步骤,用10年时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潜艇“退役之路”。   核潜艇的“心脏”——核反应堆仓处置是退役工程的重中之重。基地科研人员会同工业部门独辟蹊径,采用多重防护技术,成功完成了强放射环境下燃料组件的卸出、封装,各种放射性部件的切割、拆除及退役环境的去污和终态处理。仅此项工程,就取得了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记者来到基地核废料、核废物、核废水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