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社戏》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docVIP

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社戏》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 社戏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练基础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抵(dǐ)  蕴藻(zǎo)  惧惮(dàn)  怠慢(dài) B.踱步(duó) 潺潺(chán) 家眷(juàn) 皎洁(jiāo) C.絮叨(xù) 归省(xǐnɡ) 松懈(xiè) 筋斗(jīnɡ) D.舟楫(jí) 旺相(xiānɡ) 依稀(xī) 桕树(jiù) 【解析】选A。B项“皎”应读jiǎo;C项“筋”应读jīn;D项“相”应读 xià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倘若 豆荚 怠慢 咿咿呀呀 B.凫水 皎洁 纠葛 疏疏朗朗 C.喝采 呵欠 邀请 震作精神 D.宽慰 踊跃 悠扬 仙山楼阁 【解析】选C。“震作精神”应为“振作精神”。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__________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__________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__________当面叫他“八癞子”。 A.然而  如果  而且    B.然而  即使  而且 C.因而 如果 况且 D.因而 即使 况且 【解析】选A。关联词语的运用要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如“然而”表转折关系,“因而”表因果关系,正确理解了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关联词语方能准确运用。 4.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D.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解析】选B。此句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是比喻句。 5.下面对结尾所写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看得令人昏昏欲睡,气得少年们破口骂;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的普通罗汉豆。这是说反话,显示了语言的幽默性。 B.这是在乐土看的戏,是在乐土吃的豆,这是日后所看的戏、所吃的豆无法比拟的,因此“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C.这样写,为的是突出那夜生活的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 D.因为这样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没有再见到过的,所以豆特别好吃,戏特别好看。 【解析】选A。结尾的这句话并不是反语,也不是为了显示语言的幽默,而是表达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难忘。 6.课内阅读。 阅读“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至“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    )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要发挥想象,体会语句所描绘的景物特点,从而推断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答案:①月光不明 ②奔腾跳跃 (2)这几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表格中。 前文交代的句子 后文相照应的句子 A.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或者也许是渔火 B. C. 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解析】本题考查对呼应手法的理解。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样的照应关系,前后对照很容易发现。 答案:A.似乎听到歌吹了 B.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C.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3)“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把“果然”换成“竟然”可以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注意揣摩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答案:不可以。因为“果然”是和上文中“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的猜测相照应。 (4)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去描写相应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