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读;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 ;《浣溪沙》晏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句。;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采 桑 子
欧 阳 修 ;【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译: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探究主旨;相见欢 朱敦儒 ;作者简介;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写作背景;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 “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诗词赏析;2.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 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 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4.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护理.pptx VIP
- 压疮品管圈成果汇报PPT幻灯片.ppt VIP
- 车险承保方案.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合集(第一讲-第十六讲)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大纲.doc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与建设关键问题探讨.docx VIP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pptx VIP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__.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pdf VIP
- 民事诉讼法中案外第三人对执行的异议之诉.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