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
一、脾动脉
(一)脾动脉起始位置
据1085例解剖统计,脾动脉绝大多数起始于腹腔动脉(98.98%);少数有解剖变异者,其中起始于腹主动脉者占0.28%,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者占0.65%,还有极少数起自结肠中动脉、肝左动脉、胃左动脉、肝右动脉及肝总动脉等。
脾动脉是腹腔动脉干上的一个分支,腹腔动脉干共有三个分支,分三个类型,分别为:肝脾胃干(91.58%)、肝脾干(4.03%)及胃脾干(3.33%)。
脾动脉多发自腹腔动脉左下壁(50%),其次为腹腔动脉右下壁(30%),余者为右上壁或下壁。脾动脉起始部位外径约为0.5cm。了解脾动脉的解剖对临床脾动脉插管造影有指导意义。
(二)脾动脉走行
脾动脉因个体差异其长度差别很大,为5.7~23.1cm不等(平均12.5cm)。脾动脉在行程中与胰腺关系密切。有研究脾动脉和胰腺的关系,将脾动脉分成四份:脾动脉近1/4自腹腔动脉分出后很快弯向下行,此段尚未贴在胰背上,与胰及脾静脉之间距离较远;其后的3/4动脉及胰及脾静脉之间距离则较近,但此段动脉走形变异较大,可分如下四型:
I型:脾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后,沿胰上缘走行至脾门,占47%。
II型:脾动脉在行程中的中间两个份,穿过胰腺或走行于胰腺后面,占14%。
III型:脾动脉远段的两个份,穿过胰腺或走于胰腺后面至脾门,占6%。
IV型:脾动脉远段的三个1/4份全部穿过胰腺或在胰腺后面走行,占33%。
(【脾脏外科】张子诚 夏志平)
一般情况下,脾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向下达到胰腺上缘,再向左沿胰腺后上缘(60%),也可经过胰腺的前方(30%)或后方(8%),甚至可能包埋在胰腺实质中到达脾门。脾动脉主干按照行程可分为四段。
胰上段:自腹腔动脉发出之后至胰腺之间。此段可发出左膈下动脉、胰背动脉、脾上极动脉、贲门食管后动脉、心食管后动脉、副胃动脉、副肝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胃后动脉等分支,出现率依上述次序递减。
胰段:脾动脉在胰腺后上缘。此段多呈弯曲、波浪状、是脾动脉最长的一段,主要分支有胰大动脉(恒定)、上极动脉(不恒定)、胃网膜左动脉(少见)、一至数支胃短动脉、副胃左动脉或胃后动脉。
胰前段:在胰尾前方的一段。多数脾动脉(70%)在此段或其近侧即开始分为终末支,大部分为上、下终末支,或者另有一中间支。主要分支有胰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上极动脉、下极动脉。
脾门前端:脾动脉已分出终末支,则在此段进一步分支。但在30%情况下,脾动脉在脾门前端才分为终末支。
值得提出,由于脾动脉的走行及位置变异较大,分支较多,当行脾手术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脾动脉的胰腺支较多,当脾切除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胰大动脉,因它主要供应胰尾,尤其胰尾动脉损伤后可能继发胰尾的坏死,而胰背动脉因距离较远,手术时很少涉及它。
若脾脏未游离而侧支循环完整(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和极动脉),可以单纯结扎脾动脉,脾脏仍可存活。
对于IV型的脾动脉,因它紧贴脾静脉及胰后面,分离脾动脉时,勿损伤胰腺及脾静脉。
对于肿大的脾脏,可先结扎脾动脉,使大量血液进入周身循环(可以达到500~700ml),一则降低脾脏内的压力,二则使脾脏体积与血液循环量减少,便于分离脾脏。
一般情况下脾切除术应先结扎脾动脉,然后结扎脾静脉,单独结扎脾静脉是不可取的。
应小心结扎弯曲的脾动脉,避免损伤胰腺和脾静脉。
由于脾动脉终末支的起源和脾静脉属支的汇合点和起始段不确定,故应紧贴脾门游离和结扎这些分支和属支,以避免出血。
(【实用肝脾外科学】 陈维佩)
(三)脾动脉分支及其类型
脾动脉在行程中向胰腺发出许多小的分支(胰体尾部动脉)。多数脾动脉(80%)在距脾门1~2cm处始发出若干支入脾(即脾叶或脾段动脉)。但也有少数距脾门4~5cm处,甚至在6cm处发出分支者。脾动脉分支在脾门处的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分散型 脾动脉距脾门2.6~6cm分为终末支,称为脾叶动脉。该型约占脾动脉分支总说的80%。其特点是脾动脉主干相对较短,脾叶动脉管径细,有的叶动脉在脾门处就分出了脾段动脉。此类型脾动脉的分支较长,脾叶、脾段动脉易寻找及结扎,进入脾的范围较大,有的伴有脾上、下极动脉,故方便作脾叶、段切除术。
集中型 脾动脉距脾门0.6~2cm分为终末支,称为脾叶动脉。该型约占脾动脉分支总数的14%。与分散型相比较,集中型者脾动脉主干相对较长,脾叶动脉相对较短、较集中,无脾极动脉,多以脾上、下叶动脉干形成单独分离、结扎某一支脾叶动脉均较困难。
梳型 该型约占脾动脉分支总数的6%。与前两型比较,梳型动脉主干最长,而脾叶动脉更短些,并且分成多数小细支排列成梳型进入脾门。因呈梳型进入脾门,故脾门的形态较长,不易行脾叶、脾段的切除术。
(【脾脏外科】张子诚 夏志平)
(四)脾叶动脉
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I级分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年产8万吨聚甲醛工艺的初步设计.docx
- 3D3S 基本操作手册.pdf
- 201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真题.doc VIP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 房地产市场报告 -天朗2024年报【在时代洪流的弄潮中 尽显从容-把脉逆周期调解下大的北京房地产市场】.docx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共27张PPT).pptx
- 年产2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docx
- 2023徐州市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pdf
- 毕业设计(论文)-反铲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doc
- 工程训练(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