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1)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2)先画出电源,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画出开关、滑动变阻器、灯泡、电流表回到负极,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3)由图3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由I= 可知,此时灯丝的电阻R= =12.5Ω;(4)利用描点法结合表格数据作出小灯泡的U-I图象. 14.[2017·长沙中考]小天同学在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除了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不清楚之外其他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均忽略不计,以下是他的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天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请指出电路连接的错误之处: 滑动变阻器接下面两个接线柱 (写一种即可). (2)更正电路之前,小天发现可以利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他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10V,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可计算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50 Ω. (3)小天按照图乙所示电路图正确连接好电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选用了合适的量程进行了多次测量,以下是他的实验记录,第一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左端时,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第二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8A,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丁所示;第三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1A,则Rx的平均阻值为 10.4 Ω(精确到0.1Ω). * 专题二 实验题 类型一 光学实验 1.[2017·长沙中考]小天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图1中反射角是 44 度; (2)图1中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束 偏离 (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 (3)如图2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1)由图知OE是入射光线,则OF是反射光线.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入射角为44°,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44°;(2)当入射光线向法线偏离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变大,所以入射角变大,此时反射角也变大,反射光线将偏离法线;(3)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2017·营口中考]婷婷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她在探究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 像的位置 ; (2)她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 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 ; (4)她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并用 刻度尺 去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垂直 . 解析:(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使用玻璃板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2)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以实验中选用了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3)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4)测量长度用刻度尺,分析图乙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3.[2017·蚌埠二模]小丽同学要探究光从空气射入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她将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后发生折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入射角 水中折射角 玻璃中折射角 光速 0° 0° 0° 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v空气≈c v水=34c v玻=23c 10° 8.9° 6.7° 20° 17.4° 13.3° 30° 21.5° 19.6° 40° 26.3° 25.2° 50° 33.5° 30.7° 60° 40.8° 35.1° (1)比较数据中的第一行,可得到的结论是: 垂直入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 (2)比较第二列或第三列与第一列的数据变化,可得到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同一种介质时,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 (3)横向比较表中各个数据,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当光以相同入射角从空气射入不同介质中时,折射角的大小与 光速 有关,具体关系是:入射角相同时, 光速越大,则折射角越大 . 解析:(1)第一行中,光线垂直入射,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三线合一,结果发现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向没有发生变化,即垂直入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2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6世界现代史专题38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讲义新人教版.ppt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2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6世界现代史专题34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讲义新人教版.ppt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2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6世界现代史专题41科学技术与文化讲义新人教版.ppt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2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6世界现代史专题40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讲义新人教版.ppt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2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6世界现代史讲义新人教版.ppt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2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6世界现代史专题39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讲义新人教版.ppt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2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6世界现代史专题3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讲义新人教版.ppt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2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5世界近代史专题26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讲义新人教版.ppt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3部分专题探究篇专题11近代以来引领社会进步的先进理论讲义新人教版.ppt
-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第3部分专题探究篇专题10中外教育的发展讲义新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