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
课程代码:
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8
课程主要内容: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适用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
推荐教材: 《文化人类学》,童恩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人类学概论》,庄孔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
《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
《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
参考书: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翼》,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陈支平,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王铭铭,三联出版社,1997年。
《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民族学概论》,杨堃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人类学通论》,庄孔韶主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 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庄锡昌,孙志民 编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日)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社会人类学方法,(英)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著、夏建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文化人类学调查》,汪宁生著,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王建民等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
《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上、下册),周星、王铭铭主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中国民族概论》,宋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民族志》,胡耐安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1964)
文化人类学经典著作
费孝通:《江村经济》 林耀华:《金翼》 E.B.泰勒:《原始文化》 摩尔根:《古代社会》
弗雷泽:《金枝》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莫斯:《论礼物》 马凌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英文 徐)、《科学的文化理论》
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民》、《社会人类学方法》
博厄斯:《原始艺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种族、语言和文化》
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校馆)、《文化模式》
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特维-斯特劳斯:《野蛮人的思维》、《结构人类学》 怀特:《文化科学》
R·赫尔兹《右手的优越》 玛丽·道格拉斯《污秽与禁忌》
注:这些只是基础性的参考书,不全面,尤其是新近翻译、出版很多,不一一列举。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社会学类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分析特定的文化现象。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2学时)
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地位及研究意义,掌握跨文化比较方法;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