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ICS 65.020.40
B 64
LY
中华人民 共禾口 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 775--2008
桉树速生丰产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production of eucalyptus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
2008—09-03发布 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 发布
LY/
LY/T 1775--2008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林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东云、陈健波、申文辉、叶露、凌绍明、唐庆兰、刘建、姚瑞玲、周维、梁瑞龙、
黄开勇。
LY/
LY/T 1775—2008
桉树速生丰产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桉树栽培区桉树速生丰产林生长量指标以及营造林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桉树速生丰产林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Y/T 1078速生丰产林验收方法
LY/T 1731--2008按树纸浆原料林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桉树速生丰产林 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通过良种壮苗和集约化经营措施,定向为制浆、造纸、人造板等提供木材原料
并且短期内林分生长量达到某一水平的林分,它的生长量指标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密切相
关,当前桉树速生丰产林年均蓄积生长量原则上I类区要达到30.0 ma/hm2以上,Ⅱ类栽培区应达到
22.5 m3/hm2以上。它与一般桉树人工林相比,具有单位面积投人高、木材培育周期短(6年~8年)、单
位面积产量高、效益显著等特点。
4桉树速生丰产林生长量指标
丰产林6年时的每公顷年生长量,I类区即主要栽培区:30.o m3/hm2以上;Ⅱa亚区即一般栽培
区高原亚区和Ⅱb亚区即一般栽培区盆地亚区:22.5 m3/hm2以上。
5品种选择和苗木要求
5.1品种选择 选用经过省级以上良种审(认)定的母树林、种子园种子或经过测定的优良无性系繁殖材料。栽培
区可供选择的常用良种见表1。
表1中国桉树良种
栽培区 种子屉或母树林树种 无性系树种
尾叶桉、维塔桉、细叶 尾叶桉、巨棱以及以尾叶桉、巨桉、维塔桉为亲本的臣尾
I
桉、巨按 桉、尾巨按、尾赤按、尾细按、巨细桉、维赤桉等杂交种
蓝桉、直干蓝桉、史密
Ⅱa
斯桉、邓恩棱等
II b 邓恩桉、巨桉等
5.2苗木要求
5.2.1播种苗培育
5.2.1.1种子来源:选用种子园或母树林生产的优质种子。
LY/
LY/T 1775--2008
5.2.1.2育苗方法:采用容器育苗。先播种培育小苗,再将小苗移栽到育苗容器中继续培育。
5.2.1.3苗圃地:苗圃地应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或缓坡、土壤肥力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积水、前茬 无青枯病害发生。
5.2.1.4育苗容器:育苗容器可用方形杯或指形杯的穴植管(67 mL)或塑料薄膜袋(8 cmX 12 cm)。
5.2.1.5育苗基质:育苗基质可用沙壤土或沙土50%+泥炭(或蛭石、珍珠岩等轻质矿物,针叶树皮 粉、植物纤维等农林废弃物)50%(经福尔马林溶液焖熏消毒20天~30天)混合拌匀配制而成。
5.2.1.6育苗时间:育苗时间要与造林时间衔接,过冬育苗(11月至翌年1月)约需110天~120天,夏
季(5月至7月)育苗约需75天~80天。春季造林在11月至翌年1月播种。
5.2.1.7苗木分级:移栽至容器的小苗培育50天~70天即可,将苗木分级后选择合格苗出圃。
5.2.2组培苗培育
5.2.2.1组培材料:选用优良无性系萌芽条的茎段,采用外植体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出芽的组 织培养。
5.2.2.2工厂构成:组培育苗工厂主要包括组培微繁车间、遮荫棚、炼苗场三大功能区。
5.2.2.3培养基:参见LY/T 1731--2008中“6.3.3组织培养育苗”。
5.2.2.4组培苗移栽基质:参见LY/T 1731--2008中“6.3.3组织培养育苗”。
5.2.2.5苗木分级:组培生根苗移栽60天~90天后进行苗木分级,合格苗出圃。
5.2.3扦插苗培育
5.2.3.1母株:选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为母株。
5.2.3.2采穗圃建立:采穗圃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或坡度不大、阳光充足、不积水、土壤肥力较好地块,种 植母株前全面翻垦圃地一遍,打碎土块,并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