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如何应用技术 善于利用工具来解决教育中问题,追求人机合一,人和电脑的合作,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是那些技术或手段呢 那些工具合适你呢 (手机、平板电脑?)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 使用技术表达学科概念的知识; 以创造性的方式使用技术工具来教学; 超越固有的功能所限,为教学设计的需要,创新性的使用技术。 如:电子邮件是一个通信工具,但也能用来辅助创造性写;PPT是一个演示工具,也能成为艺术创造的一种媒介。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 教师对技术的有效应用起到关键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当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技术条件相对具备以后,要发挥这些资源的教学潜能,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贯彻和引领。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 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认为要达到有效技术整合,教师的知识结构须包括三个方面,即技术方面、教学法方面和课程内容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必须是关联的(即TPACK)。 教师单纯接受计算机素养训练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技术应用训练。 《Handbook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CK) for Educators》 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整合基础:硬件建设,主要是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的建设;其次是软件建设,即课程和教材的建设;第三是潜件建设,即整合理论和方法的建设 整合技术不是关于技术的----它首要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和有效的教学实践。技术包括我们更好地传递知识产权和进行实践使用的工具。其焦点必须是课程和学习。 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整合策略 《Handbook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CK) for Educators》 * 主要观点 1、单纯的技术解决不了问题,很难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入融合。 2、要把技术看成是推动教育革新的革命力量,不要把技术就看成是技术。 3、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 四、梧州市电大的思考与实践 * * 思考与实践----丰富发展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理论(Blending Learning)(2005) 1、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混合 2、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的融合 3、多样教学媒体的综合 4、多种教学内容的整合 5、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 6、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思考与实践----整合性学习模型的创建 * 思考与实践----“穆尔交互距离-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1、2005年,首创“NSQ混合教学模式” 2、2011年,研究了“穆尔交互距离理论 ”及穆尔独立学习模型 ( 两维度) 1)交互影响距离(物理距离、心理距离 ) 2)学生的自主性 3、2012年,创建“穆尔交互距离-混合”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混合学习理论穆尔交互距离理论 2)教学目标 :可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学 3)操作程序 :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 4)操作策略:面授教学与远程网络教学的混合策略 二个方向观察: 学生学习端 :混合学习 教师教学端 :按需调节师生交互距离 * 思考与实践----完成广西电大重点资助科研课题 研究背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广西开放大学 课题名称:分校视角开放大学教学模式与支持服务研究 课题编号:GXKFDX108 研究成果(论文+报告+软件): 1、分校视角中英远程开放教育比较研究(徐城) 2、学习理论及远程教育理论的分校选用(江映雪、梁朝湘、徐城) 3、分校适用“穆尔交互距离-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徐城、梁朝湘、李志幸) 4、基于穆尔理论的分校视角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彭冬杏、林曼妮) 5、支撑“穆尔交互距离-混合”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