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二轮复习总结第四章第1节文言实词.docVIP

2019高考二轮复习总结第四章第1节文言实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页 PAGE页 . 页 第1讲 文言实词 【聚焦重难点】 考点 考查范围 涉及省份 命题预测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 考纲中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 全国各省市试卷都涉及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偶有直接解释词语的形式。注意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尤其是课本中出现过一些重点实词。 【与高考对接】 考点一 一词多义 考点解说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文言言语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 考题展示 考题1(2012年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益有三种含义。①“溢”的古字,水溢出;②增多,增长;③好处,利益。结合语句的意思,可以知道“益”为动词,结合语境可以理解为:扩充,增强。 【答案】B 考题2(2012年湖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劫”有三种解释:①劫持,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②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③佛教用语,天地一成一败叫一劫,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是“威逼,胁迫”之意。 【答案】C 技巧点拨 1.判断词义词性先行 每一种实词,其词性用法都相对固定。依据被考查的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辞其词性,进而得出其含义,这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推断方式。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一句中,“贰”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应该是动词,理解为“有贰心”。 2.以语句结构推断词义 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或对偶的形式出现,而这些句子又往往在意思上相同或相近,这样,我们在分析时便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通过前后句子中的提示性内容,推知句中实词的含义。如“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一句中,“长”与“大”为同类词,“度”与“絜”也应相近,由此可推知“絜”为动词,理解为“权衡”。 3.相关联想以有推无 试题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平时没有积累而且意思又不容易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所学过的与之有关系的实词进行联想推断,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初步确实其在文中的正确含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一句中的“六合”一词,通过联想可推断是各个方位都包围起来,应与“天下”“宇内”等一样,理解为“整个国家”。 4.根据语言环境推断 语言环境分为句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而外部环境,则是指针对整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而言的大环境。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可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一句中,“疾”一词的含义通过上下文语境分析,应为“快”。 考点二 通假字 考点解说 通假字通用字与假借字统称。通用字是指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假借字是指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考题展示 考题1(2012年高考课标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理解能力。阙:同“缺”,过错、缺点。 【答案】D 考题2(2011年重庆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顾:回头看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理解能力。本题重点考查了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趣:催促。 【答案】B 技巧点拨 1.掌握高考必备通假字。所学课本中,在文言文中,每课都有通假字,所以在复习时,应该把这些通假字整理出来,然后再理解记忆,但要注意,记忆时不要脱离课本死记硬背,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2.掌握常见假借的基本规律。一般假借主要是同音替代。在同音替代中主要有三种情况:完全同音,如“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