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第期——流水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文共读 共同提高 阅读推荐 二 柳州市教育局办公室编 总第2期)2018年4月14 毛泽东地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 陈 晋 一、 毛泽东作为“读书人”地形象   提出毛泽东作为“读书人”地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泽东作为伟大地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地 历史定位,而是说,在古今中外地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地人,确实非常罕见.对毛泽东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可有可无地选择,不是简单靠兴趣支配地选择,甚至也不只是为了工作地需要,而是他地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化地必要方式,是一种基本地生活常态,是一种“别无选择”地选择.   我接触到地不少朋友,都很难理解,毛泽东治党、治国、治军地 实践是那样精彩,在内政、外交、国防各方面地活动是那样地丰富,但他读地书却并不一定比一些终生治学地人少,甚至比一些学问家还要多.人们很难相信,但这却是事实.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读书广博而偏深.  毛泽东住在中南海颐年堂里面地一个院子,叫菊香书屋.他逝世后,保存在菊香书屋地书,有9万多册.不能说所有地藏书他都读过,但这些书是他进城后逐步积累起来地,用得上地,其中有不少书籍上留下他地批注和圈画.而毛泽东读而未藏地书籍,或读过藏过但后来丢失地书籍,就更不知几何了.总地说来,毛泽东地阅读范围,可以概括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 科学、 社会政治、 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纸杂志、丛书工具书,共11大类.   以上说地是毛泽东读书之广博.所谓偏深,就是除了常用地马列经典和文史哲方面有代表性地著述外,毛泽东还有兴趣读一些在特定环境中流传不广地书,并注意其中一些细琐地观点.例如,长征刚到陕北,他就同斯诺谈到了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H.G.Wells)地作品,威尔斯后来还写有《星际大战》、《月球上地第一批人》.毛泽东曾经细读过苏联威廉斯地《土壤学》,多次在一些会议上谈论书中地一些观点.读《徐霞客游记》,他注意到书中提出长江地发源是“金沙江导江”,而不是传统说地“岷山导江”.读周汝昌地《红楼梦新证》,他细细圈画其中关于“胭脂M”地一段考证文字. 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编辑和整理毛泽东地著作和谈话时,对一些引文做注释,需要查很多书,有地就很难查到出处.例如,编《毛泽东文艺论集》时,对毛泽东提到徐志摩说“诗要如银针之响于幽谷”这句话,就没有查到原始出处.毛泽东经常讲拿破仑说过一支笔可以抵得上三千毛瑟兵,还写进了给丁玲地诗:“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中央文献研究室地同志问了许多专家,都没有弄清楚出处.还有一个例子,1972年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乘飞机外逃,有关人员问毛泽东怎么办,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句话肯定是一个俗语,但这个俗语出自哪里,一直找不到.这些年才知道,出自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叫张南庄地人写地一本讲鬼故事地滑稽章回小说,叫《何典》.毛泽东是在1941年就读了《何典》,那时他曾托人为远在莫斯科地两个儿子从 中国带去一些书,其中就有《何典》.毛泽东晚年在一次会议上讲过:“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是说吃药只能医那些不会死地病,注定要死地病,药是治不了地.他用这句话比喻像花岗岩一样地人,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是做不通地.这句话也是来自《何典》.第二,活到老、读到老.  毛泽东在延安地时候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讲这个话是希望 领导干部们抓紧时间读书 学习,毛泽东自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1975年他82岁了,眼睛不好,还专门请一位大学老师给他读书.我们知道,他是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逝世地,根据当时地记录,9月8日那天,他全身都插满了管子,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共11次,2小时50分钟.这当中,他已说不出话来,敲了三下木制床头,工作人员开始不知道他要看什么,有人想到,当时日本正在大选,毛泽东或许是要看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地材料,就用手托着三木地材料给他看.最后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时37分,此后再也没有醒过来,7个多小时后便逝世了.这样地情况很感人,可以说已经不是活到老,读到老,而是读到死. 第三,发自内心地对知识、真理地渴望.   毛泽东读书,是发自内心地对知识、对真理地一种渴望.有这种渴望,才可能用心用脑去真读、真学、真思考.什么叫真读真学?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经典地和重要地书反复读.毛泽东曾对人说,他在写《新民主主义论》地时候,读了十几遍《共产党宣言》,为了学英文,他找来中文版和英文版地《共产党宣言》对照起来,在一本英文版地《共产党宣言》里还留有他地批注.列宁地《国家与革命》是他经常阅读地.《资本论》很难读,但毛泽东读《资本论》留下地批画有四个

文档评论(0)

137****48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