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赤壁赋教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教学重点   苏轼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   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三、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结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一、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二、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学们,这首词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有气吞天下之势。   正如有人评价苏轼的风格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个评价很恰当。   苏轼的诗词是这样,他的散文又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着名的散文《赤壁赋》,仔细体会他散文的风格。   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1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   苏轼的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   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   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   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2背景性资料。   苏轼被贬黄州。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的把柄。   那些*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   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   苏轼在黄州时,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悲愤、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   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现实。   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三、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解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可采取个别诵读、整体指导,再集体诵读的方法。   四、品读课文第1、2段。   问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明确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   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情——乐。   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第1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问2第1段中所说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诗经》中《月出》。   第2段中,又写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词。   试比较这两首诗歌,想想它们在内容、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确《月出》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   思慕的焦点只在爱人身上,写出男子的焦灼心情。   《赤壁赋》中之歌虽从《月出》化出,但胸怀、境界却更加邈远空阔。   歌的前句叙事、写景,与赋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   渺渺兮予怀与劳心悄兮一样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人,倒令人想起屈原诗中喻指的圣主贤君与美好理想。   因而歌中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难觅、天各一方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   问3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明确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