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RB与β受体阻滞剂或醛同酮受体拮抗剂联用: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ARB可代替应用。此时,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合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再加用醛固酮受体拈抗剂,类似于“黄金搭档”和“金三角” 三、非药物治疗 (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心衰患者心电图上有QRS波时限延长120 ms提示可能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对于存在左右心室显著不同步的心衰患者,CRT治疗可恢复正常的左右心室及心室内的同步激动,减轻二尖瓣反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 中到重度心衰(NYHAⅢ-Ⅳ级)患者应用CRT,或兼具CRT和置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两者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的临床研究,均证实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因心衰恶化住院的风险,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心室功能(CARE—HF和COMPANION试验) 晚近对轻到中度(主要为NYHA Ⅱ级)心衰患者所做的研究(MADIT-CRT、REVERSE和RAPr试验)及对这3项研究所做的荟萃分析表明,CRT或CRT-D可使此类轻度心衰患者获益,可延缓心室重构和病情进展 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的,提示这一器械治疗可在常规、标准和优化的药物治疗后进一步改善慢性心衰的预后 对于房颤伴心衰的患者,月前尚无确实证据评估CRT的疗效。其他情况,如单纯有束支传导阻滞、有心室起搏伴心室不同步等,是否可从CRT获益,目前不明确 最近的BLOCK-HF研究证实LVEF降低、NYHA I~Ⅲ级的心衰患者,如果有永久起搏器治疗指征,但无CRT指征,仍应首选双心室起搏治疗 EchoCRT研究提示LVEF下降、NYHA II-IV级合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衰患者,如果QRS不增宽(≤130 ms),CRT治疗不但不能减少病死率及心衰住院率,反而增加病死率。 适应证 适用于窦性心律,经标准和优化的药物治疗至少3~6个月仍持续有症状、LVEF降低,根据临床状况评估预期生存超过1年,并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 NYHAⅢ或IVa级患者: (1)LVEF≤35%,且伴LBBB及QRS≥150 ms,推荐置入CRT或CRT-D(I类,A级) (2)LVEF≤35%,并伴以下情况之一:①伴LBBB且120 ms≥QRS150 ms,可置入CRT或CRT-D(II a类,B级);②非LBBB但QRS≥150 ms,可置入CRT/CRT-D(II a类,A级); (3)有常规起搏治疗但无CRT适应证的患者,如LVEF≤35%,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无论QRS时限,预期生存超过1年,且状态良好,可置人CRT(II a类,C级) NYHAⅡ级患者: (1)LVEF≤30%,伴LBBB及QRS≥150ms,推荐置入CRT,最好是CRT-D(I类,A级) (2)LVEF≤30%,伴LBBB且130ms≤QRS150 ms,可置入CRT或CRT-D(Ⅱa类,B级) (3)LVEF≤30%,非LBBB但QRS≥150 ms,可置人CRT或CRT-D(Ⅱb类,B级)。非LBBB且QRS150 mS,不推荐(Ⅲ类,B级) 永久性房颤、NYHA Ⅲ或IVa级,QRS≥120 mS、LVEF≤35%,能以良好的功能状态预期生存大于1年的患者,以下3种情况可以考虑置人CRT或CRT-D: 固有心室率缓慢需要起搏治疗(II b类,C级);房室结消融后起搏器依赖(II b类,B级);静息心室率≤60次/min、运动时心率≤90次/min(II b类,B级)。但需尽可能保证双心室起搏,否则可考虑房室结消融。 处理要点: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治疗人群,特别是有效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患者。要选择理想的左心室电极导线置人部位,通常为左心室侧后壁。术后优化起搏参数,包括AV问期和VV间期的优化。尽量维持窦性心律及降低心率,尽可能实现100%双心室起搏。术后继续规范化药物治疗 心室再同步(CRT) 双心室起搏电极放置位置 右房电极 右室电极 冠状窦电极 左侧图片是植入后3天胸片, 右侧是植入后3个月的图片 注意:心脏明显缩小 植入后胸片变化 植入前后心电图变化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心电图QRS宽度立即明显变狭,说明心室收缩不同步得到纠正 希氏束起搏(HBP) 术后第9天(57%) 术后第1.5月(51%) 术后3月(51%) (二)ICD 中度心衰患者逾半数以上死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性猝死(MADIT-Ⅱ试验),ICD能降低猝死率,可用于心衰患者猝死的一级预防,也可用作二级预防 SCD-HeFvr试验表明ICD可使中度心衰(NYHAⅡ-Ⅲ级)患者病死率较未置入的对照组降低23%,而胺碘酮不能改善生存率。MADIT-Ⅱ试验入选AMI后1个月、LVEF≤30%的患者,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I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冬季施工设计方案.pdf VIP
- 第八章遥感岩性解译与编图资料.ppt VIP
- 服装厂缝纫机资料_兄弟LBH-B814_平头锁眼机服务手册.pdf VIP
- 电大《机电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报告.pdf VIP
- 英语发展史_教学课件 Part 1Early_Modern_English_1.docx VIP
- 2025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docx VIP
- 东洋ED64SP-JP变频器说明书.pdf
- 英语发展史_教学课件 Part 1General_Introduction.ppt VIP
- 冠脉介入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冠脉介入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