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 述(感受器特点) 第二节 眼和视觉 六、视觉中枢机制 视觉的传导路径: 第二节 眼和视觉 第二节 眼和视觉 第三节 耳和听觉 一、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二、耳的基本结构和声音的传递 三、耳蜗对声音的感觉和分析 四、听觉中枢 一、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第三节 耳和听觉 声波是由发声体的机械振动引起空气、液体或固体的质点发生相应的振动而产生的,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听阈: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波强度(最大可听阈) 听域:人耳能感受的声波频率范围(音调) 适宜声波:20-20000Hz 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所决定。 一、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第三节 耳和听觉 一、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第三节 耳和听觉 声音的大小表示单位是分贝(dB) 标准声压 = 0.0002 dyne/cm2 = 20μPa≈1000-4000Hz dB=20 log(所测声压/标准声压) 一、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第三节 耳和听觉 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疗养区:昼间50dB(分贝)、夜间(指22时至次日6时,下同)40dB;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夜间45dB; 商业区:昼间60dB、夜间50dB; 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昼间70dB、夜间55dB。 二、耳的基本结构和声音的传递 第三节 耳和听觉 (一)耳的结构: 外耳、中耳、内耳 (二)声音在耳内的传递 第三节 耳和听觉 1. 耳廓和外耳道的作用 具有收集声波、判断声源方位和共鸣腔作用 (二)声音在耳内的传递 第三节 耳和听觉 2. 中耳的功能 鼓膜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 听骨链3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蹬骨)具有增压效应 声波从鼓膜到卵圆窗总增压效应为22倍。其中,长臂与短臂之比为1.3:1,鼓膜振动面积与卵圆窗振动面积之为17:1 咽鼓管使鼓室内气体与大气压平衡,引流作用 (二)声音在耳内的传递 第三节 耳和听觉 2. 内耳的结构(半规管+耳蜗) (二)声音在耳内的传递 第三节 耳和听觉 三、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第三节 耳和听觉 (一)耳蜗的结构 三、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第三节 耳和听觉 (一)耳蜗的结构 2. 科尔蒂器 第三节 耳和听觉 (二)耳蜗对频率分析的机制 第三节 耳和听觉 耳蜗的作用:感音换能作用 耳蜗基底膜的振动是一个关键因素。 耳蜗的音调定位 耳蜗是分析声音频率的器官 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不同形式的基底膜的振动。 共振学说 行波学说 第三节 耳和听觉 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的方式进行的。 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的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行波的出现部位有所不同。 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主要取决于基底膜上行波最大振幅所在位置。 第三节 耳和听觉 对高音,蜗底较窄的基底膜产生反应 对低音,蜗顶较宽的基底膜产生反应 声音的强度增加与单根耳蜗神经纤维冲动频率增加和神经纤维兴奋数量有关 第三节 耳和听觉 (三)毛细胞的换能(科尔蒂器) 盖膜和基底膜振动轴不同 毛细胞基部释放递质 第三节 耳和听觉 第三节 耳和听觉 (四)微音器电位 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一种特殊的电变化,此电变化的波形和频率与作用于耳蜗的声波波形和频率相似。 特点:一定强度范围内,微音器电位频率、幅度与声波振动一致;无潜期和无不应期;不易产生疲劳和适应现象。 第三节 耳和听觉 耳蜗静息电位RP:相差150mV 第三节 耳和听觉 Na+ K+ (五)听神经动作电位: 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多条神经纤维的放电,在一定声音刺激强度范围内,其振幅随声音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第三节 耳和听觉 毛细胞受到刺激 感受器电位 多个毛细胞的 感受器电位 微音器电位 耳蜗神经末梢 局 部 电 位 扩布性动作电位 传至听觉中枢 听觉 第二节 眼和视觉 (五)近视的手术治疗 第二节 眼和视觉 二、视网膜的结构及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第二节 眼和视觉 (一)视网膜结构 节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感光细胞层 色素上皮层 第二节 眼和视觉 (一)视网膜结构 第二节 眼和视觉 (一)视网膜结构 第二节 眼和视觉 (一)视网膜结构 视细胞 第二节 眼和视觉 (二)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分化 1.外段——膜盘 2.内段——胞体 3.终足——突触末梢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数量 分布 光敏感度 光分辨力 突触汇聚度 辨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