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汇报课件浸润式社会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运用.ppt

课题汇报课件浸润式社会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运用.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现包括三方面 润泽生命的教学,滋养灵魂的教育 ----浸润式社会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幼儿的社会性教育需要教师将教育目标,融化在精心选择的教育形式、手段和方法中,似“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渗入在幼儿的多种生活中,使幼儿不易察觉老师是在“教育他们”,达到“落雪无痕”之境界。 一、幼儿社会性教学法研究意义 二、浸润式社会教学法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一)浸润式社会教学法的含义 浸润式教学法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特定的情 境之中,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之间积极地交往与互动, 帮助幼儿习得社会性知识、初步形成积极的社会性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二、浸润式社会教学法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一)浸润式社会教学法的含义 浸润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有物受水渗透之意 ?第二层有逐渐浸染之意 ?第三层是讲浸润需要条件 (二)浸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二、浸润式社会教学法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1.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理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社会性情感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间接经验的学习。 三、浸润式社会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基本 模式与操作要点 (一)核心理念:创设能润泽生命成长的特定环境,让孩子的心性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发现 明理 实践 (二)浸润式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发现-- 发现即教师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挖掘所隐含的 社会性教育价值,创设情境。 发现是浸润式教学中的基础环节。 操作要点: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 发现幼儿的即时兴趣 发现包括三方面 2. 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 1. 发现幼儿的即时兴趣。 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 2.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 1.发现幼儿的即时兴趣。 3.发现幼儿的情感需要。 发现包括三方面 --明理-- 教师需要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运用渗透的手段,为其习得高级社会技能奠定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 明理是习得社会认知,萌发社会情感的中心环节。 操作要点:创设相应的明理情境。 常用的三种明理方式 -----在生活情境中明理 虚拟生活化情境 以幼儿园作为“社会”,把社会性教学目标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模拟生活,(可以用人、地、事、物来创设),使幼儿通过思考、判断与实践体验,从而获得社会性认知。 虚拟生活情境 “拾到物品是否归还失主”幼儿人数统计 幼儿总数 归还失主 玩完后 归还失主 不归还 失主 40(人) 16 9 15 比例 40% 22.5% 37.5% ----在游戏情境中明理 ----在教育过程中明理 实践是指教师将幼儿置身于社会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性认知的理解,释放自己的情感体验。 实践是浸润式社会教学法的落实环节。 操作要点:给幼儿充分的实践的机会。 --实践-- 语言表达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非语言表征 即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绘画、美工等手段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