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黑龙江省旅游局 汇报内容 一、基础分析 二、战略目标 三、规划方案 四、配套保障 第一部分: 基础分析 一、规划总则 1.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为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中国境内部分(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东北部),面积171平方公里。 根据中俄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黑瞎子岛西侧已于2008年10月14日正式归属我国。 2.规划期限 规划时段为2009—2020年,分为: 近期(2009—2012年)、中远期(2013—2020年)两个时段。 规划过程中,同时体现了近期开发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中远期开发的持续性和指导性。 3.规划指导思想 为贯彻国家与黑龙江省关于黑瞎子岛保护与开发的战略部署,发挥黑瞎子岛独特的地缘优势,突出黑瞎子岛作为新近回归国土的特点,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前提,以黑瞎子岛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满足保障国防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引导,突出重点,力求特色,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业,为将黑瞎子岛建设成为中俄开放合作示范区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规划编制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2)依法规划原则; (3)特色创新原则;(4)国际水准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二、旅游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1.自然背景 黑瞎子岛属低冲积平原地貌,湿地景观典型;地处两江夹角,水体景观优美;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大陆东极点;植被类型多样,生态交错带特征明显;野生动物丰富,是鲟鳇鱼之乡;土壤层厚度相对低,易受洪水侵蚀。 2.人文背景 黑瞎子岛俄罗斯一侧有少量居民,而在中方仅有零散房屋或季节性渔民点,没有常住居民;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汇区,俄罗斯民族和赫哲族都在此活动过,并创造了璀璨的鱼文化;曾被俄罗斯占领约80年。 3.区位分析 黑瞎子岛地处我国东北部,中俄边界的极角,居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口。其东临我国抚远县,西靠的哈巴罗夫斯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且与抚远县长期通商,往来密切,为黑瞎子岛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4.政策背景 (1)我国政府对于旅游业在政策、制度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的战略部署;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进入高度平稳发展期。 (2)俄罗斯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了共同开发的意愿,并对黑瞎子岛的开发做出具体的建设安排。 (3)黑龙江省重视发展跨国旅游,积极推进异地办照业务试点工作,使出入境旅游更为便捷。 5.黑瞎子岛旅游现状特征 黑瞎子岛由于其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从回归开始,旅游发展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旅游业要作为黑瞎子岛重点培育的产业已成各界的共识。黑瞎子岛目前的旅游开发正处于“探索期”阶段,正在逐步向“发展期”过渡。其现状特征如下: (1)有少量“先锋游客”, 他们主要是旅行社工作人员、摄影记者、规划者、政府公务员,以及部分散客。 (2)旅游基础设施匮乏,黑瞎子岛上现有的设施除了俄方留下的军事遗迹外,几乎没有其他民用基础设施。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市场预测 1.旅游资源的类型 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黑瞎子岛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描述与分类,共有8主类22单体。它们是抚远水道岸滩、银龙岛、北代岛、乌苏里江风景河段、黑龙江风景河段、抚远水道风景河段、三江湿地典型区、水生动物栖息地、岛类栖息地、草地、林地、祖国东极点、避暑气候地、雪域风光、北代岛俄罗斯军营遗址、回归交接点、界碑、东正教堂观赏点、鱼类、绿色食品、2008年回归仪式、界岛。从区域的角度来看,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黑瞎子岛作为一个旅游资源综合体的质量等级是五级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黑瞎子岛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其资源环境原始神秘;岛上人文景观十分独特,是我国规模最大、世界少有的“界岛”;岛内旅游资源品位较高,且组合度好;黑瞎子岛所在区域的旅游资源同构明显,季节性强。 3.游客规模与旅游收入预测 (1)近期(2010-2012年): 总游客规模达122.59万人次,总旅游收入5.15亿元;国内市场,游客规模增长速度19%,人均停留时间1天/人,人均消费增速20.6%;入境市场,游客规模增长速度19%,人均停留时间0.6天/人,人均消费增速8.8%。 (2)中期(2013-2016年): 总游客规模达263.28万人次,总旅游收入14.43亿元;国内市场,游客规模增长速度12%,人均停留时间1.5天/人,人均消费增速8.2%;入境市场,游客规模增长速度16%,人均停留时间1天/人,人均消费增速6.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季教导处工作计划.doc VIP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成功案例分析.pptx
-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21─2024解读:胰岛素皮下注射.pptx VIP
- 最新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
- 【2025春】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docx
-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12部)》教材知识梳理.docx VIP
- 最终印刷版: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30年).pdf VIP
- 卫生事业管理学讲义.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