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国ICE高速列车重大脱轨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8年6月3日上午,在临近厄什德国站几公里处,慕尼黑—汉堡的884次ICE列车—“威廉·康拉德·伦琴”号的机车后第一节车厢下的一个车轮轮箍断裂。接近11点时列车脱轨,当时列车正以195-200km/h的速度行驶到雷贝拉大街的一座混凝土公路桥前的一个道岔处,机后第三节车厢撞上了一个桥墩,导致整座桥倒塌,造成101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2.1采用橡胶弹性车轮
在事故发生后,ICE1列车采用的橡胶弹性车轮首先受到公开质疑。ICE1列车最早采用的是整体车轮(一个车轮结构,没有轮箍)。经过长期运用以后发现,由于轮对磨损而形成的不圆度产生干扰噪声,在运行时发出嗡嗡声响。于是在1992年3月被放弃使用,改用橡胶弹性车轮。德国VSG交通技术公司生产ICE1列车用的这种车轮。这种命名为“Bochun 84”型车轮的生产至今已超过6000VSG公司生产小脚弹性车轮已有50年历史,过去大量生产的B054型车轮曾经供城市铁路和有轨电车使用。
事故是由于采用橡胶弹性车轮引起的,ICE1车轮车箍断裂的原因除了由于轮箍表面裂纹外,还可能由轮箍表面裂纹引起。这些轮对由于套装橡胶后,使车轮刚度大为下降,在线路上滚动时总有些压扁,就像汽车的轮胎一样。在压力作用下轮箍内表面产生了与橡胶块相分离的拉应力。由于轮箍不断被滚压,就相当于对一种薄材料施以高负荷,而造成轮箍内表面折损,产生裂纹德国的Frankhofer工作强度研究所对极端负荷下的轮箍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轮箍裂纹也能从内部形成。但遗憾的是,直至事故发生前还未有科学研究者对ICE1中间拖车应用的Bochum84车轮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汉诺威大学测量和控制研究所的FHock教授认为,橡胶弹性车轮断裂可能是由于轮箍内侧折损造成的。对于ICE1列车导轮用的B084车轮滚动时产生的弹性形变,在超过许应力情况下,理论上肯定会出现裂纹,并与轮箍厚度有关。ICE列车轮箍允许磨损厚度为30mm,而发生事故的断裂轮箍几乎已经到达规定的剩余厚度。
事故中884次ICE列车出故障的车轮完全断裂,显然是经不起近280km/h的高速产生的巨大动力负荷,虽然这是完全合乎规定的。车轮的规定直径为920mm,问题车轮是1998年1月12日安装上的,直径只有862mm,算是达标,因为按照规定,车轮直径极限为848mm。但是慕尼黑ICE列车制造厂在质检时却没有发现该车轮内侧存在一道裂纹。
2.2一连串工作疏忽
检测人员未能发现车轮内侧的裂纹,一连串工作上的粗心和失误使得德国铁路公司一直在做补救工作。以前ICE列车上装配的是整体式车轮的转向架,当列车行驶到一定速度时,餐吧内的餐具被震得叮当作响,引起乘客的不满。示范列车的舒适度因此受到影响,德国铁路公司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存在。技术主管劳兰特·海内希先生负责处理此事。VSG提供了一种装有橡胶垫的轮对,橡胶垫的弹性自然会避免上述的麻烦。但是当列车高速行驶时,它的弹性会使车轮断裂,所以投入前必须检测这些车轮是否能承受280km/h的速度(即ICE1列车的最高速度)。可是明登的专家们只进行了200km/h的速度测试,200km/h是IntelRegio系列列车的最高速度。
之后未做进一步的检测,劳兰特·海内希便匆忙地将车轮换到ICE列车上,工作人员也不顾这些车轮是否达到基本条件,便按劳兰特·海内希的要求照做了,这些人后来也被送上了法庭。
VSG于1986年与德国铁路公司签署了研发合同,负责强度测算。每只直径862mm的车轮轧制出来后都要进行检测。被告人之一,即厂里的工程师将车轮的极限直径定为848mm,而他根本不知道这种装了橡胶垫的车轮疲劳磨损后的工作状况如何。
试运行阶段被称为“大检测”,因为“检测结果”是用上百名乘客的性命换来的。ICE生产厂的检测系统也不适用于检测这种新型轮对。铁路负责人却草率地认定:即使不久后装了橡胶垫的车轮在经过铁路分流器时出现破损,即便人们猜测到高速对这种轮对的动力作用比设想的大得多,厂家对车轮的抗震强度测试也不会因此受到质疑。
三、应对措施
德国高铁这次事故,根本上说是源于车辆设计失误。ICE1型列车转向架没有使用能够有效降低震动、提高舒适性的空气弹簧,也没有在降低车厢轴重上下功夫,反而在车轮上做文章,错误的使用了并不适合高速列车使用的弹性车轮,没有进行做狗的高速就仓促马上投入使用。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这次ICE脱轨颠覆事故,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三大高速列车脱轨事故唯一一起列车颠覆和乘客伤亡的事故。德国铁路公司在事故发生后立刻采取改进措施:
1.首先立刻停用其余59列ICE1型列车;
2.全部弹性车轮都更换为新的整体式车轮,并对走行部进行全面检查后才准予投入运营。
3.44列ICE2型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