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民间歌舞类型现存状况调查报告.docVIP

纳西族民间歌舞类型现存状况调查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纳西族民间歌舞类型现存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木华莲 【关键词】 【指导老师】朱安义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纳西族民间歌舞类型现存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 唐?樊绰《云南志》载:“纳西族俗好饮酒歌舞”,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载:“纳西族正月十五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明?木公?《饮春会?》:“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五月过干海地》中亦有“正值农耕候,田畔响白歌”的诗句。清乾隆《丽江府志略》载:“府内夷人各种,皆有歌曲,跳跃歌舞,乐工称细乐。筝﹑笛﹑琵琶诸器,与汉制同,其调亦有《叨叨令》﹑《一封书》﹑《寄生草》等名。”可见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一、调查内容概述 本人所采访到的丽江纳西族民间音乐大致分为民歌、歌舞、器乐曲三类;舞蹈分为东巴舞、勒巴舞、狮子舞、麒麟舞、龙舞、打跳。 (一)纳西族音乐类型 1、民歌类型 (1)谷气:汉译为“吟诵”,亦有抒情咏叹之意。内容或为传统的爱情故事或叙事长诗,或为即兴编唱的苦歌。情歌,歌词多为五言句,以四句为一段,可独唱,也可对唱。一般在田间、野外唱。节奏徐缓自由,类似散板。音域在六度之间,曲调随语言声调起伏变化,委婉含蓄,哀婉动人。属带引子的二句式结构。曲调各地也有所不同。“冷等儿谷气”多流行于西部金沙江沿岸,“沃哦谷气”流行于鲁甸、塔城等地,“鸣音谷气”流行于宝山、奉科一带。解放后,用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打破了不能在家唱的限制。 调查人:木华莲 被调查人:杨满花,女,纳西族,75岁,民间艺人,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人 调查时间:2010年02月5日 调查地点: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海南杨满花家里 整理:木华莲 (2)时授:又称“本授”是青年男女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一方将自己的想法吟唱给对方听,另一方也以吟唱作答,近似口语,无固定的音高和旋律,音调别致,节奏感和音韵感较强。 调查人:木华莲 被调查人:和净秀,女,75岁,民间艺人,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人 调查时间:2010年02月10日 调查地点:丽江市玉龙县东界河金鹿巷8号和志刚家里 整理:木华莲 (3)唠喂歌,产生于解放初期,是用外来曲调和纳西民族歌音调融,而产生的新民歌。?其调子如下: 1? 6? 1?2? 3? 2? 3?︱ 3? 5?? 3? 2?6? 1? 6? 1?︱? (领)唠?喂??伍??唠??喂?????????????唠??喂???????伍???唠??喂 1? 3? 2 32???1? 6? 6??︱1? 2? 1? 6? 5? 6?↘︱ 唠??喂??伍???????唠??喂?????????唠?喂???????伍?唠???喂 1? 6? 1?? 2? 3? 2? 3??︱3? 5? 3? 2??6? 1? 6? 1?︱ 齐:唠??喂??伍?????唠??喂?????????????唠??喂??????伍???唠??喂 1? 3?? 2? 32 1? 6? 6?︱ 1? 2? 1??? 6?5? 6↘‖ 唠??喂????伍????唠??喂?????????唠??喂?????????伍??唠??喂 调查人:木华莲 被调查人:丽江市拉市乡耆老会老人 调查地点:丽江市拉市乡海南文化室 调查时间:2010年02月18日 整理:木华莲 (4)纳西小调,音域不宽,结构短小精悍,曲调优美流畅,风格多种多样。流传区域较广的有《纳西小调》﹑《耆老歌》﹑《三思吉》﹑《劝牛调集》。解放后,很多歌手创作新民歌填入《纳西小调》﹑《耆老歌》曲调中演唱。 调查人:木华莲 被调查人:丽江市拉市乡耆老会老人 调查地点:丽江市拉市乡海南文化室 调查时间:2010年02月18日 整理:木华莲 (5)栽秧歌:居住在稻谷产区的纳西族中,有多种曲调的栽秧歌(调)流传。塔城等地栽秧时,互相逗趣,众人联合栽成圆圈将动作慢者围在里面。里面的人唱:“请等等我,请帮帮我。”外面的人才给他留一条“出路”。 调查人:木华莲 被调查人:和瑞金,女,纳西族,42岁,农民,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人 调查地点: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海南和瑞金家里 调查时间:2010年02月27日 整理:木华莲 (6)东巴调:东巴在念诵经文时的唱腔音调。据说有“九腔十调”,但实际远不止于此。通常,一般经文(唱词)在不同的东巴口里就有不同的音调的产生,即便是同一个东巴,因时间﹑地点﹑感情等的不同,同一段经文也会有不同的音调产生。演唱风格较为沉闷压抑,大多清唱,部分用单孔单音号角及手摇鼓﹑板铃等打击乐伴奏。演唱形式均为独唱,演唱者坐唱,站唱,走唱均可。曲式多为两句或多句式组成的单段体的变化重复。在演唱风格及情调基本统一的前提下,东巴各自的行腔﹑润腔方法有较大的随意性。调式以羽调式为主,宫调﹑商调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