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天线数量较大时,天线函数的高次展开系数很小再次简化后: 利用C(θ),S(θ)可无模糊地进行全方位测向 由于高斯函数的周期展开式收敛较快,在同样波束宽度下,高斯函数的测向误差小于半余弦函数; 由于宽波束的展开式收敛较快,所以宽波束时的测向误差小于窄波束时的测向误差。 NABD测向时也应适当地选择天线方向图函数和波束宽度。 (a) 高斯、半余弦两种天线方向图函数 (b) 6元高斯天线比幅测向的误差曲线 (c) 6元半余弦天线比幅测向误差曲线 多波束测向 多波束测向的原理示意图 罗特曼透镜馈电多波束原理图 罗特曼透镜馈电多波束原理图 罗特曼透镜馈电多波束原理图 罗特曼透镜馈电多波束原理图 当平面电磁波由θ方向到达天线阵时,各天线阵元的输出信号为 d为相邻天线的间距。 连接各天线阵元到聚焦区的可变长度馈线等效电长度为Li,对应的相移量为 (3―34) 由聚焦区口i到输出口j的等效路径长度为di,j,相移量为 罗特曼透镜通过对测向系统参数 的设计和调整,使j输出口的天线振幅方向图函数Fj(θ) 近似为 从而使N个输出口具有N个不同的波束指向 。 相位法测向 测角范围——短基线 测角精度——长基线 解决的方法:多基线相位干涉仪 图3―11 一维三基线相位干涉仪测向的原理 四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各信道接收机(混频、中放、限幅器),送给三路鉴相器。其中“0”信道为鉴相基准。三路鉴相器的6路输出信号分别为 sinφ1,cosφ1, sin φ2,cosφ2, sin φ3,cosφ3, 在忽略三信道相位不平衡误差的条件下, (3―44) 比幅法测向主要问题: 各信道幅度匹配问题 各信道放大器、检波器之间的幅度平衡问题。 相位干涉仪测向主要问题: 不能同时对多信号测向 阵列测向技术 阵列信号处理最主要的两个研究方向: 自适应空域滤波(自适应阵列处理) 数字波束形成(DBF) 空间谱估计 利用阵列对信号空域参数估计,重点到达角(DOA)估计 空间谱估计 子空间分解类算法(20世纪70年代末) 通过对阵列接收数据的数学分解(特征分解等),将接收数据分为两个相互正交的子空间(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利用子空间的正交特性构造出“针状”空间谱,提高算法的分辨率。 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噪声子空间类算法) 旋转不变子空间(ESPRIT)算法(信号子空间类算法) 子空间拟合类(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子空间拟合类算法可归结为多维参数的优化问题。 最大似然(ML) 方向估计的似然函数式非线性的,求解其最优解需要举行多维搜索,运算量巨大。 加权空间拟合(WSF) 多维MUSIC(MD-MUSIC) 虽然子空间拟合算法有计算量大的缺点,但与子空间分解类算法相比,估计性能优良,尤其在低信噪比、小快拍数据情况下,比子空间分解类算法估计性能好很多。另外ML、 WSF在相干源情况下仍能有效估计。 测向需要在几个因素之间折中:精度、灵敏度和速度。 采用相位干涉仪的方法,既可以是单脉冲的,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积累。测向要确保全方位,天线很可能是全向的,于是灵敏度不是很高,可以用高灵敏度的监视接收机引导。 需要记住的一个原则是,测向精度往往是需要用速度或时间来‘换取’的。 一个测向设备的界面 测向设备可以是很小的,下图是1~1300兆的整个设备的一个照片,该设备的天线阵直径为1.2米,所使用的接收机为EB200,图形终端是一个商用的笔记本计算机。把设备移到另一辆车上去,大约需要15分钟。 测向设备一例 测向的一种界面 测 向 技 术 频域取样 频域变换 频域顺序取样 频域同时取样 测频方法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射频调谐晶体视放接收机 多波道晶体视放接收机 信道化接收机 频率—相位变化 频率—时间变化 频率—空间变化 频率—幅度变化 比相法瞬时接收机(瞬时测频接收机) 压缩接收机 声光接收机 多波段比幅接收机 空域取样 空域变换 空域顺序取样 空域同时取样 测向方法 最大振幅法测向 等信号法测向 透镜馈电的多波束线阵测向 透镜馈电的多波束圆阵测向 方位—相位变化 方位—幅度变化 相位干涉仪测向 线性相位多模圆阵测向 全向振幅比较法测向 测向的主要技术指标 测角精度和角度分辨率 测角范围、瞬时视野 角度搜索概率和搜索时间 测向系统灵敏度 测向系统灵敏度是指测向系统天线口面上能够正常测向的最小输入信号功率密度D(单位为dBm/m2) 测向的基本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