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论证9专家拒绝签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三峡工程论证 9 专家拒绝签字 三峡工程论证 20 年闪回 9 专家拒绝签字 2011 年 05 月 24 日 04:03 字号:T|T 1610 人参与 64 条评论打印转发 4 月 15 日上午 11 时,水电 专家陆钦侃的追悼会在八宝山竹厅举行,走完 98 岁人生旅 程的陆钦侃告别了送别的冷清人群和曾喧嚣一时的三峡工 程论战。 5 月 18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 规划》。会议指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 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 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 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在三峡工程论证中就被认识到的,而 且是可控的。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副总经理、 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袁国林告诉本报记者。 那场著名的论证开始于 1986 年 6 月,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 分为 14 个小组,共 412 位专家参与,历时 3 年。同这场论 证一同载入史册的, 还有拒绝在论证报告中签字的 9 名专家。 事实上,陆钦侃并非那 9 名专家之一,其时他的身份是防洪 论证组顾问,而非专家。如今, 9 位专家的姓名已鲜为人知。 幸运的是,他们的名字和部分论证意见被历史档案所保存。 “三峡工程事关重大,反对意见理应得到保留。 ”三峡研究 者任星辉说。 “陆地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出身水利世家的袁国林是三峡工程最早的建设者之一。如 今,早已从三峡工程岗位退休的袁国林对记者感叹,他最关 注的三峡问题是移民和环境。 在当年的论证意见中,给出了“淹没涉及的各县 (市)都有潜 在容量,移民都可以在本县 (市)范围内统筹安排解决”的结 论。在当时的移民安置中,还没有如今的社会保障概念。 拒签三峡论证书的人 “动态移民 113 万多人,我认为涉及的不仅仅是 113 万人, 因为这是个双向问题,还涉及到移入地区人民的承受问题” , 综合经济组专家郭来喜当时认为。时任中科院国家计委地理 研究所研究员的郭来喜本是三峡建设的积极分子,但在参加 几次论证会后,变成一个“慎重态度”者。 在具体意见中,论证报告给出了目前仍在使用的“开发性移 民”方针,但也坦承“目前尚无系统的经验” 。由于移民问 题是三峡工程的重中之重,论证组的专家规模相当庞大,唯 一没有签字的专家是时任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用地司总工 的李玉光。 而为了更好地做好移民工作,论证组还请来了 45 位地方负 责移民、规划工作官员代表,其中唯一没有签字的是时任四 川开县移民办主任廖文权。 对环境的评估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和不同时期。 “水库水质变 差、支流的富营养化就是水库建成后出现的新问题,但都是 可控的。”袁国林说,他尤其向记者强调了水库建成后的水 土冲刷问题。 这亦在当年的论证辩论议题之中。在生态与环境专题论证组 中没有签字的顾问侯学煜尤其指出“陆地生态系统非常脆 弱”。侯学煜时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于 1991 年逝世。 在 1988 年的论证中, 76 岁的侯学煜指出: “建坝后,沿江两 岸的密集人口, 势必要扩大到山坡上找出路, 于是毁林开荒、 陡坡种植、有增无减,随之土壤侵蚀,贫瘠化的现象加重, 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强度加剧,泥石流、滑坡、干涝灾害也 日益加重”。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强制性的植树与禁垦指令在多地施行。 2005 年时,当时生态与环境论证组唯一没有签字的专家北京 大学教授陈昌笃等生态学家还被请回三峡,对湖北、重庆段 的三峡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评估。 “妥善处理防洪、发电、航运关系” 当年未在报告上签字的综合经济组专家何格高曾在当时国 力情形下,考虑能否承担三峡工程。在何格高看来,当时迫 切需要满足建设资金的其他工程就包括 “2000 年前长江干支 流航道整治工程” 。 防洪组专家方宗岱于 1988 年 3 月 20 日给中央领导人的一封 信中写到, 葛洲坝 [11.36 1.52% 股吧]的兴建,原以发电为主, 周总理审阅报告时,认为不对,应改为航运第一。李先念同 志插话说:“若葛洲坝发生川江碍航,是要拆坝的。 ” 为此,葛洲坝工程曾停工两年,做了大量模型实验。在三峡 航运问题上,论证组结论认为“围堰发电水位 135 米及初期 水位 156 米运用期越长,对航运影响越大,应尽量缩短” 。 事实上, 1988 年的论证结论就已表明,防洪、发电、航运都 有各自的要求,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其时, 许多航运专家已经意识到, “如果三峡水库经常用于拦蓄一 般洪水,或者三峡电站承担调峰任务太重,都将影响三峡工 程通航条件, 使航运效益受到损害” 。论证结论对此表示 “慎 重对待,妥善处理” 。 影响航运的重要因素还在于泥沙淤积。在此问题上,两位重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