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学专题知识宣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学专题知识宣教;绪论;总论; ;症——病人自身感觉到的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 即“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关系。 反映出病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疾病——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相争,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的病理变化,构成不同的病机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 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疾病一般包括致病因素、病理性质、临床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第一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表里辨证; 表 里 体表 脏腑 六腑 五脏 经络 脏腑 三阳经 三阴经 皮肤 筋骨;【临床表现】; 一、表证;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热之邪等。 《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证者,邪气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正,皆是也。” ; 【临床表现】;发病特点; (一)风邪袭表证; ;(二)寒邪束表证=表寒证;【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微咳,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 寒邪束表,卫气不能宣发——恶寒重发热轻,无 汗。 寒邪郁于经脉——头痛,身痛; 肺失宣降——鼻塞微咳; 寒袭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道拘急——脉浮紧。;(三)暑邪伤表证; ;【证候鉴别】 ;(四)湿邪遏表证; ;【证候分析】 ;(五)燥邪伤表证;【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口唇、鼻窍、咽喉干燥失润,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舌苔干燥,口渴欲饮。或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象浮等。 ;【证候分析】;(六)热邪犯表证; ;【证候分析】 ;一般以热轻而火重,温邪与火热同性,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 ;(七)疫疠证候;二、里证;里证的成因;附:半表半里证;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第二节 寒热辨证;一、寒证;【病 因】;【临床表现】;二、热证;【病 因】; 【特点】;【临床表现】;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第三节 虚实辨证;《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 而生。” 《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古今元气不同论》:“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气血充盈,则有邪外御,病安从来?气血虚损,则诸邪辐辏,百病丛集。” ;一、虚证; ; (一)气虚类证;【病 因】;【临床表现】; 【证候分析】;2.气陷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本证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头晕目眩,少气倦怠,舌淡苔白,脉弱等。 中气亏虚,脾运失健,清阳不升,气陷于下——久泄久痢。 脱肛多见久泄久痢——中气下陷之象, 或小儿正气未充, 或大便干燥,排便时 用力过度。 ;3.气脱证;【辨证要点】;【证候分析】;(二)血虚类证;【病 因】;【辨证要点】体表肌肤粘膜组织颜色淡白 + 全身虚弱(四不养)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 【证候分析】;2.血脱证;【临床表现】;(三)阳虚证;【病 因】; 【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四)阴虚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五)津液不足证;【病 因】;【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二、实证; ;病因;(一)气滞类证;【病 因】;【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2.气逆证;【临床表现】;3.气闭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二)血瘀证; 【病 因】;【临床表现】;4.色诊——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或皮肤、口唇、甲爪紫暗,或皮肤丝状红缕,或腹壁青筋怒张。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脉象细涩,或结代,或无脉。;【证候分析】;血脉瘀阻——皮肤、口唇、爪甲紫暗,皮肤丝状红缕,腹壁青筋暴露,舌质紫暗,脉象细涩等症。 妇女胞宫、冲任瘀阻——痛经、经闭、崩漏、 不孕等。;(三)水液停聚证;1. 痰饮证;(1) 痰证;【辨证要点】;【临床表现】;梅核气——喉中有异物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2)饮证;【病 因】 多由脏腑机能衰退或障碍等原因引起。 【辨证要点】以水液质地清稀,停于胃肠、胁下、胸膈、四肢肌肉之间等。 ;【临床表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